下载此文档

山西省晋中市平遥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高中 高一 上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2页70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山西省晋中市平遥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文档介绍:
1
平遥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总分50分)
1.北京周口店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有灰烬、烧石和烧骨等,这反映出
A.北京人的体态特征 B.北京人进入新石器时代
C.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D.北京人能够直立行走
2. 如图为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约6000年前的陶器,对此解释比较恰当的是
A.河姆渡人以畜牧业为主要生计 B.河姆渡人以制陶作为主要产业
C.时人可能产生初步的审美意识 D.证实牲畜驯化始于中国的南方
3.西周初年,周王对殷王的祖先神进行了改造,改造后的神与任何族姓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而是整个天下的保护神。周王此举有利于
A.强化血缘宗法 B.维护尊卑关系 C.凸显宗教信仰 D.加强文化认同
4.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秦等国的君主纷纷称王。这反映了
A.卿大夫掌握了诸侯国实权 B.传统的政治秩序遭到破坏
C.各族同源共祖的观念发展 D.诸侯国的经济有重大发展
5.下图是“中国历代经典宝库”丛书的部分书目,其中①③⑤对应的著作最有可能是
2
A.《论语》 《老子》 《韩非子》 B.《论语》 《墨子》 《韩非子》
C.《孟子》 《韩非子》 《墨子》 D.《墨子》 《论语》 《韩非子》
6.秦始皇在位期间,共进行了八次大规模的移民,共迁徙居民约106万户,达500多万人口。移民主流之一是徙平民、罪吏于边境。此举
A.推动了秦代商业的发展 B.有利于边疆地区的开发
C.有效地抑制了土地兼并 D.促进了封建国家的统一
7.西汉政治语汇中,常可看到“拨乱反正”。如《史记·高祖本纪》说,刘邦“拨乱世反之正,平定天下”。西汉前期,起到“拨乱反正”作用的措施是
A.吸取秦亡教训,分封同姓王 B.奉行轻徭薄赋的休养生息政策
C.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推行盐、铁的统一生产和销售
8.西周推行分封制,秦朝实行郡县制,而西汉实行郡国并行制,这说明
A.政治制度总是重复循环 B.西汉的制度最优
C.制度的革新具有渐进性 D.郡县制存在弊端
9.“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董仲舒这一主张
A.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以后思想文化再无发展
B.是文化专制的体现,充分体现当时君主专制已达到顶峰
C.在当时发挥了积极作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
D.不利于实用性学问的发展,使中国古代科技落后于世界
10..考古界发现了不少西汉纸,如甘肃放马滩纸、悬泉纸、旱滩坡纸,陕西灞桥纸等。但《后汉书》则记载,蔡伦“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对此理解合理的是
A.纸是汉代的主要书写材料 B.汉朝各地推广了造纸术
C.蔡伦发明造纸术最为可信 D.造纸术的发明不晚于汉
11.古丝绸之路是历史上中华民族和世界广泛接触和交流的见证。汉武帝时期,“自敦煌西至盐泽(今新疆罗布泊),往往起亭,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由此可知A.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 B.西汉政府严格限制出境商旅
3
C.汉王朝保护丝绸之路的畅通 D.汉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12.下列四个朝代,按时间顺序先后排列,正确的次序应是
A.曹魏、北魏、东魏、西晋 B.曹魏、西晋、北魏、东魏
C.东魏、西晋、曹魏、北魏 D.西晋、曹魏、北魏、东魏
13.《隋书·食货志》云:“晋自中原丧乱,元帝寓居江左,百姓之自拔南奔者,并谓之侨人。皆取旧壤之名,侨州郡县。”如在京口(今江苏镇江)侨立南徐州。侨州郡县设立的主要影响是 A.促进了长江流域的开发 B.提高了地方行政的效率
C.实现了北人还乡的愿望 D.维护了江南士族的特权
14.两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政权仿效内地官方史学活动,接受汉族文化的历史观念,进而将自己的祖先衔接于中国古史体系,自称黄帝、大禹等圣王之后裔。这有助于
A.提升民族认同 B.化解民族矛盾 C.继承华夏传统 D.促进民族交融
15.唐代赋役制度中,具有减轻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性质的是①庸 ②调 ③徭役 ④两税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④
16.宋初,地方监司、通判等兼职监察官“多不守职,至有岁终不按一人,终任而不劾一吏者,上下相蒙,孰视不问”。对此,宋太祖做出规定,凡“临事简慢,所莅无状者为下;恪居官次,职务粗治者为中;治状尤异,大有殊绩者为上”,朝廷以此“厉行赏罚”。此规定A.防止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