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新疆哈密十五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期末历史试卷 解析版.zip


高中 高一 上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7页43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文档介绍:
新疆哈密十五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期末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有四个选项,但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的答案写在答题卡的表格内。
1.(2分)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公元前481年后,齐国大夫田常及其后人逐渐控制国政,以至于自立为国君'并由周安王册命为齐侯,姜齐遂变为田齐,史称“田氏代齐”。这种现象从本 质上反映了(  )
A.郡县制的出现
B.中国历史进入春秋战国时期
C.大一统局面的出现
D.宗法制和分封制的破坏
2.(2分)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
A.统一度量衡、货币
B.建立统一国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D.开创皇帝制度
3.(2分)西汉初年,全国仅有54个郡,诸侯国竟占据39个;汉武帝以后,侯者隶属于郡,地位大致与县相当。这一变化反映了汉代(  )
A.郡县制度开始确立 B.官僚政治占据主导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宗法制度逐渐瓦解
4.(2分)史学家钱穆指出:“军机处不过是皇帝御用的秘书,实实在在只是皇帝的一个‘南书房’。”其意是指(  )
A.中央对地方控制减弱 B.南书房参与机要事务
C.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D.军机处决策重大事务
5.(2分)在雅典,公民大会一年召开40次例会,不仅解决一般政策问题,而且还为政府在外交军事和财政等一切领域的活动作出详细的决定。这表明公民大会(  )
A.是雅典最高权力机构
B.保护了平民的合法权益
C.易导致公民权利的滥用
D.仅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
6.(2分)罗马法律体系最终形成的标志是(  )
A.《十二铜表法》 B.公民法
C.万民法 D.《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7.(2分)2017年6月,保守党人特雷莎•梅( Theresa May)成为英国首相,并对内图进行改组。特蕾莎•梅作为英国首相(  )
A.任职与国王毫无瓜葛 B.由议会上院议长兼任
C.尊崇议会下院选举结果 D.由两院联合选举产生
8.(2分)1787年美国拟定宪法草案期间,为了使大州与小州之间达成共识,康涅狄格州代表罗杰•舍曼提出一项折衷方案:议会分成上下两院,众议院中每个州的代表数目由州内自由民加上五分之三的奴隶的数目决定;参议院中每个州都有两个代表,由州议会选举。这一方案的目的是(  )
A.制约总统的权力 B.实现各州相对平衡
C.确保国会的立法权 D.确立中央集权原则
9.(2分)一位伟人指出:“俾斯麦依照自己的方式,完成了历史上的进步事业。”这里所说的“方式”和“进步事业”是指(  )
A.资产阶级革命、国家统一
B.王朝战争、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
C.议会选举、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
D.王朝战争、国家统一
10.(2分)英国议员威廉•格拉斯顿说:“这场战争从根本上就是非正义的,将让这个国家蒙上永久的耻辱……我们的国旗成了海盗的旗帜,她所保护的是可耻的鸦片贸易。”他所说的“这场战争”的根本起因是(  )
A.打开中国市场 B.打败天朝上国
C.输入鸦片 D.扭转贸易逆差
11.(2分)“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亦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革命党人为改变这种现象而采取的最主要行动是(  )
A.成立中国同盟会 B.与保皇派论战
C.发动黄花岗起义 D.成立南京临时政府
12.(2分)有誓词称:“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誓词涉及的历史事件是(  )
A.义和团运动 B.五四运动 C.武昌起义 D.北伐战争
13.(2分)原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同志曾为井冈山题词:“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说井冈山“历史红”的主要依据是(  )
A.建立了中华苏维埃政府
B.创建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C.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D.揭开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序幕
14.(2分)以下是四位同学对“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的看法。其中,看法正确的是甲同学:正面战场,奋力杀敌乙同学:敌后抗战,分割包围丙同学:统一战线,凝聚力量丁同学:美苏援助,致命一击(  )
A.甲同学 B.乙同学 C.丙同学 D.丁同学
15.(2分)“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蒋中正。”此电文中的“先生”是(  )
A.孙中山 B.博古 C.*** D.彭德怀
16.(2分)1917年美国记者约翰•里德走在俄国彼得格勒市涅瓦大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