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女》;《鹊桥仙》同步练****静女》同步练****答题时间:30分钟)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题。
诗经·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③。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①归:出嫁。②(fén):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 ③蓁蓁(zhēn):草木茂盛的样子。
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诗第一章以鲜艳的桃花比喻新娘的年轻娇媚。诗中既写景又写人,情景交融,烘托了一股欢乐热烈的气氛。
B. 本诗第二章则是表示对婚后的祝愿。桃花开后,自然结果。诗人说它的果子结得又肥又大,此乃象征着新娘早生贵子,养个白白胖胖的娃娃。
C. 第三章以桃叶的茂盛祝愿新娘家庭兴旺发达。以桃树枝叶的茂密成荫,来象征新嫁娘婚后生活的美满幸福,堪称最美的比喻、最好的颂辞。
D. 本诗语言极为优美,又极为精练。章法结构上采用反复手法,章与章句型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具有一咏三叹之妙。
2. 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3~4题。
送子由使契丹
苏 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①月,湖山应梦武林②春。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
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3. 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 从李揆的故事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C. 苏轼告诫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D. 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4. 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5~6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 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 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 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6. 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静女》同步练****参考答案
1. D 解析:章法结构上不是反复手法,而是重章叠句。
2. 本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