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0年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 课时10声声慢 同步练习(人教部编版).zip


高中 高一 上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4页16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文档介绍:
课时10 声声慢
(30分钟 100分)
基础
达标
赏析宋词的场景描写
素养
突破
文化传承与理解
赏析宋词的结构技巧之方法:
①看是否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
②看是否前后对照或卒章显志;
③看是否以景结情或翻因为果。
题组一 诗词天地(40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声声慢·秋声
蒋 捷
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豆雨声来,中间夹带风声。疏疏二十五点,丽谯门、不锁更声。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
彩角声吹月堕,渐连营马动,四起笳声。闪烁邻灯,灯前尚有砧声。知他诉愁到晓,碎哝哝、多少蛩声。诉未了,把一半、分与雁声。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0分)(  )
A.上片开头三句,写菊花零落、红叶低垂的深秋时节,词人凭窗旁听着一片秋声。
B.下片头三句把笔触从深夜转向黎明。写月亮沉落,号角声起,军营中人马骚动。
C.“闪烁邻灯,灯前尚有砧声”两句,写从邻舍灯光闪烁处传来捣洗衣物的声音。
D.“知他诉愁到晓”三句,把蛩鸣声称为“诉愁”,把自己的愁怀转嫁给了蛩鸣。
2.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构技巧及其效果。(20分)
答: 
 
 
 
 
 
题组二 理性火花(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
宋词的文化品格
赵伯陶
从文化角度考察,宋词的荣耀得力于其市井文化与士林文化相互影响的双重品格。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词的别名入手加以探讨。词又称“诗余”或“长短句”,前者是循其文体嬗变脉络而言,后者是就其形式立名。至于“曲子词”“曲子”的别名,则强调其音乐属性。从隋唐至宋,这一属性是造就词的双重文化品格的基础。西域音乐在隋唐时代传入中土,并与汉族的传统音乐融合产生出与雅乐对立的燕乐,燕乐即俗乐,词在初期就是与之相配的歌词,其市井文化的品格不言而喻。明俞彦《爱园词话》云:“诗亡,然后词作,故曰余也,非诗亡,所以歌咏诗者亡。”此论也从音乐入手探讨词的产生。反言之,词之所以能够继诗之后获得演唱者或者吟咏者的青睐,又与其表现形式的灵活多样密不可分。词打破了古近体诗较为齐整的句式,参之以变化错落,因而更适于倚声弦歌与抒情达意。
作为配乐的歌词,词作者必须按照乐谱的音律、节拍进行创作,才能用于演唱实践,于是“倚声”“填词”等相关术语就应运而生了。词的句法参差错落,又有多种词牌可供创作时选择,因而在传达人们复杂隐秘的内心世界时,它就有了诗所无可比拟的灵活性。古人作文吟诗,往往正襟危坐,以体现“诗言志”的尊严,却独于倚声填词较少顾忌。这就是“诗庄词媚”或“词为艳科”说之由来。在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与广度上,或许词不如诗;但若表现复杂的感情世界,词又有胜于诗的优越性。王国维曾就此论道:“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他概括出诗与词的不同文体特征,的确很有见地。
词的文体特征与其音乐属性密切相关,而其接受方式也有了双重选择的可能。当其婉转于歌伎之口以娱悦听众时,听众成分的复杂化要求词的写作须向俚俗靠拢。除字句易于听懂外,情趣的共鸣也是不可或缺的。此外,耳听与目治的接受方式的不同,也要求词的写作不宜晦涩艰深,而要有一定的口语化基础。所有这些要求都无疑会令词的市井文化品格得到加强,否则,词将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