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4 鹊桥仙
(30分钟 100分)
基础
达标
品读鉴赏,学****词作纯系白描、虚实相生的手法
素养
突破
文化传承与理解
诗歌形象类试题答题步骤: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种:一种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即诗人自己;另一种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就是分析诗中所塑造的人物的行为、神态、心理、性格、情感、观点、处境等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具体分析思路与方法:(1)知人论世,结合背景了解人物当时的情境;(2)分析人物的行为、语言、心理,把握人物特征;(3)抓住表露人物情感或思想的词句;(4)借助意象和典故,展开联想和想象,感知形象。
题组一 基础通关(30分)
1.请简要分析《鹊桥仙》的爱情观。(10分)
答:
2.简要分析《鹊桥仙》利用传说故事的表现手法。(10分)
答:
3.请简要分析“忍顾鹊桥归路”的“忍”字的表达效果。(10分)
答:
题组二 悦读时间(40分)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20分)
和子由四首·送春
苏 轼
梦里青春可得追?欲将诗句绊余晖。
酒阑病客惟思睡,蜜熟黄蜂亦懒飞。
芍药樱桃俱扫地,鬓丝禅榻两忘机。
凭君借取《法界观》【注】,一洗人间万事非。
【注】《法界观》:佛教华严宗主张的证入法界的观法。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 )
A.诗题交代写作缘起。“和”的意思是“唱和”,本诗是诗人为应和弟弟苏辙而写的。
B.颔联虚字运用巧妙,“惟”“亦”二字,相互呼应,既强化了语意,又形成了对比。
C.本诗章法绵密,语意前后勾连:颈联上句关联“梦里青春”,下句上承“酒阑病客”。
D.尾联表达愿望,诗人希望借《法界观》洗除世间之烦恼,反映出佛教思想对他的影响。
(2)本诗二、三联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这两联是如何借景抒情的?(15分)
答: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20分)
海棠春·己未清明对海棠有赋
吴 潜①
海棠亭午沾疏雨,便一晌、胭脂尽吐。老去惜花心,相对花无语。
羽书万里飞来处,报扫荡、狐嗥兔舞②。濯锦古江头③,飞景还如许。
【注】①吴潜(1195-1262):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几度官居台辅,几度削职,历经宦海沉浮。此词为其六十五岁在庆无府(今宁波)任沿海制监大使时所作。②狐嗥兔舞:吴潜作此词前一年,蒙古可汗蒙哥率十万军队扑向川蜀,连败宋军,但到达合州(今合川)时,遇到守将王坚的顽强抵抗,蒙古派往招降的使臣也被王坚处死,这使蒙哥的军事行动一度受挫。③锦古江头:指蜀地。蜀地有“香海棠国”之称。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 )
A.这首词写词人衰暮之年赏海棠,由此联想到当时“香海棠国”的战局。
B.“一晌”“尽”写海棠花开,表现出清明天气和暖,节物风光变化之迅速。
C.下阕回忆羽书万里传捷报,“狐嗥兔舞”之喻流露出对入侵者的蔑视。
D.结尾两句直抒胸臆,“濯锦”二字呼应开头,点出雨后海棠的鲜活冶艳。
(2)这首词刻画出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15分)
答:
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