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考北京文综卷(历史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0分)
1.(2009年高考北京文综12题)右图是北京广安门桥北的蓟城柱。《礼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与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井田制
C.分封制 D. 郡县制
【答案】C
【点拨】考查我国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解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武王克殷反商”、“ 封黄帝之后于蓟”等有效信息限定词。这些信息告诉考生西周时期周武王攻克商朝都城殷,建立诸侯国蓟,分封黄帝为国君。分封制开始于西周。A项所述符合原始社会史实,排除。B项是西周的经济制度,排除。D项开始于秦朝,排除。故正确选择C项。
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分封对象为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从题干中的“封黄帝之后于蓟”可以判断是分封制。
【结束】
2.(2009年高考北京文综13题)北京孔庙(见下图)始建于元朝,院内碑林中现存3块元代进士题名碑。这些信息可以佐证元朝时期
A.科举制度开始形成 B.殿试成为科举定制
C.科举开始采用八股文体 D.统治者继承了中原文化
【答案】D
【点拨】考查古代民族融合内容。解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元朝”、“进士”等有效信息限定词。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统一全国的政权。“进士”是科举制内容之一。A项所述开始于隋朝,排除。B项内容符合北宋史实,排除。C项是明朝坚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排除。故正确选项为D。
抓住题干的时间限制词语“元朝”,此题可用排除法,科举制开始形成于隋朝,排除A;殿试成为科举定制是在北宋,排除B;科举开始采用八股文体是在明清时期,排除 C。元朝建北京孔庙,实行科举制说明元朝统治者继承了中原文化。
【结束】
3.(2009年高考北京文综14题)为解决与匈奴之间的长期冲突,两汉时期中央政府作出了多种努力,其中加强了中原地区与西域经济文化交流的是
A.张骞“凿空” B.卫青远征
C.昭君出塞 D.甘英出使
【答案】A
【点拨】考查古代政府对边疆的治理。解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匈奴”、“两汉”、“西域经济文化交流”等有效信息限定词。中原的冶铁、凿井技术传给西域,而西域的葡萄、苜蓿、胡桃等经济作物传入中原,这些经济文化交流是张骞出使西域的作用。B项所述属于军事斗争,排除。C项指出塞蒙古高原,排除。D项出使欧洲,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
注意题干的要求是“加强中原地区与西域经济文化交流”。《史记》把张骞之交通西域誉称为“凿空”, 张骞通西域加强了加强中原地区与西域经济文化交流。B和C反映了汉族与匈奴民族的关系,甘英出使的地区是大秦。
【结束】
4.(2009年高考北京文综15题)下列各组史实中,能够体现中央政府尊重少数民族文化、“因俗而治”的是
①唐朝在东突厥故地设立都督府 ②明朝在西南实施“改土归流”
③明朝在西藏建立僧官制度 ④清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点拨】考查古代民族自治制度。解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中央政府”、“尊重少数民族文化”、“因俗而治”等有效信息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