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 历史 一、选择题 1. 战国时期的曾侯乙墓出土了青铜冰鉴缶,鉴用来盛冰,缶用来盛食物。《周礼》记载,肉食珍馐与酒水都要用冰鉴保存,祭祀时也要使用冰鉴。冰鉴缶的使用 A. 体现了战国时期严格的宗法制度 B. 说明青铜铸造工艺开始成熟 C. 展示出贵族的日常礼仪规范 D. 标志着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周礼》记载,肉食珍馐与酒水都要用冰鉴保存,祭祀时也要使用冰鉴”体现的是当时贵族的日常行为规范,C正确;材料未涉及宗法血缘关系,A排除;B与材料无关,排除;军功爵制度的出现标志着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D排除。故选C。 2. “清乐”源自汉代乐府的俗乐,魏晋时期逐渐雅乐化,此后分散各地。河西地区的清乐与“羌胡之声”结合,南朝的清乐则与江南音乐结合,北朝曾改编清乐并由“胡人”演唱。隋代统一后重新整理了清乐,隋文帝称之为“华夏正声”。清乐的发展说明,魏晋以来 A. 中原的传统文化日渐消亡 B. 各民族文化互动增多,不断交融 C. 汉代的礼乐制度逐步复原 D. 西域文化成为南北朝文化的主流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河西地区的清乐与‘羌胡之声’结合,南朝的清乐则与江南音乐结合,北朝曾改编清乐并由‘胡人’演唱”体现的是魏晋以来各民族之间的交流融合给音乐发展带去了活力,B正确;ACD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B。 3. 六部是中国古代重要的行政机构。以下对于六部的描述,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各自分署,直接对皇帝负责 ②隶属于中书省 ③隶属于尚书省 ④增设外务部等机构,六部之名渐废 A. ③②①④ B. ①③②④ C. ②③①④ D. ④②③①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出现在明朝;②出现在元朝;③出现在隋唐;④出现在清末,因此正确排序是③②①④,A正确,BCD排除。故选A。 4. 4. 如图为唐代长安城商业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为“市”以外的商业区域。与“安史之乱”前相比,“安史之乱”后的长安城内 A. 市以外经营行业的种类大大增加 B. 商业活动日趋突破坊市功能的界限 C. 官府对交易场所的限制更加严格 D. 官府设市数量增加,坊的数量减少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两幅图片及注释对比来看,安史之乱后的长安城的娱乐场所、饮食服务业、零售与服务业等部分的分布相对分散,这说明的是当时商业活动日趋突破坊市功能的限制,B正确;材料未涉及经营种类的变化,A排除;材料体现的是政府对商业监管相对放松,C排除;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B。 5. 宋代自然灾害频发。王安石认为“以有限之食,给无数之民……有惠人之名,而无救患之实”,无法解决根本问题。他希望培育农民自身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上有善政而下有储蓄”。以下措施反映其救荒思想的是 ①实行均输法 ②兴建水利工程 ③鼓励百姓养马 ④低息借贷钱谷给农民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兴修水利有利于农业的发展,而低息借贷钱谷给农民,有利于农民进行农业生产,这都与救荒思想有关,故D项正确;①③项涉及商品交换以及养马,与主旨无关,排除ABC项。 6. 竹枝词是一种民众喜闻乐见的诗歌体裁。晚清竹枝词除描写***百态、风土民情外,又增加了新的时代内容,出现了介绍外国风俗的《外国竹枝词》等。晚清竹枝词 ①是当时人们的记录,属于官方档案 ②属于文学作品,但是具备史料价值 ③关注社会新生事物,开阔大众眼界 ④引入西方文学风格,开启文学革命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中的竹枝词属于文学作品,但是对于研究晚清时期的社会****俗变化有一定的史料价值,②正确;竹枝词对于外国****俗的介绍,有利于开拓大众的眼界,③正确,因此D符合题意;竹枝词属于文学作品,非官方档案,①错误,AC排除;文学革命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开始的,④错误,B排除。故选D。 7. 1911年,革命党人创办的《神州日报》刊登了一组漫画,表现出对中国未来命运的深切担忧。画中的老虎代表中国,人物代表西方国家。四幅画名为“康乾时之中国”“咸(丰)同 (治)时之中国”“现在之中国”和“将来之中国”。下列四幅画的序号与上述名称对应正确的是 A. ③①②④ B. ②④①③ C. ③②④① D. ③④②① 【答案】B 【解析】 【详解】②是“康乾时之中国”,此时中国主权尚属完整,仍然是大国地位。④是“咸(丰)同(治)时之中国”,此时西方国家已经开始入侵中国。①是“现在之中国”,即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