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2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全国卷ⅱ)(含解析版)15.doc


高中 高三 下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7页104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2022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全国卷ⅱ)(含解析版)15.doc
文档介绍:
2009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全国卷Ⅱ)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6分)
1.(3分)关于中国姓氏起源,唐人柳芳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谥,则文武成宣……氏于事,则巫乙匠陶。”由此类推,王、侯、公孙等姓氏应源自(  )
A.族号 B.邑号 C.爵号 D.官号
2.(3分)隋唐时期商业经济较之前代有很大的发展,但仍有许多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其中有(  )
A.废除五铢钱 B.市坊分区 C.实行两税法 D.草市兴起
3.(3分)如图所示战役是(  )
战役示意图
A.明朝与瓦刺之战 B.明朝与后金之战
C.清军反击噶尔丹之战 D.清军平定大小和卓之战
4.(3分)表1 1978、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
类别
年份
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
集体工业
城乡个体工业
其他经济类型工业
1978年
77.6
22.4
1997年
25.5
38.1
17.9
18.5
表1反映了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结构不断调整 B.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
C.市场经济逐步形成 D.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5.(3分)17﹣18世纪,欧洲大陆仍处于以土地贵族和依附农民为主休的社会,而英国较早发展成以土地贵族﹣﹣中间阶级﹣﹣工资劳动者为主体的新的社会结构。这表明(  )
A.英国工业发展水平远高于欧洲大陆
B.欧洲大陆农业发展水平远高于英国
C.英国的社会结构更有利于工业革命
D.社会结构变迁与工业革命同步发生
6.(3分)美国历史学家弗格森在《美国革命史(1763﹣﹣1790)》中写道:“1776年革命派认为自由是保护个人权利,反对政府暴政的侵犯。1787年联邦派所要保持的自由,按他们的理解,则是反对群众暴政的侵犯。”根据他的看法,创立美国联邦政府(  )
A.背离了美国革命的原则 B.强化了全国性政府的权力
C.忽视了以个人自由的保护 D.维护了商人和农场主的利益
7.(3分)1835年,印度总督本丁克决定:“英国政府的伟大目标应该是在印度本地人中间提倡欧洲文艺和科学,所拨出的一切教育经费最好完全用在英语教育上。”这表明英国当局力图(  )
A.将英语教育融入印度本土教育
B.以行政手段促进印度基督教化
C.在印度大力推行西方文化
D.推动英国文化与印度文化结合
8.(3分)美国历史学家平森认为,德国在短短30年间,“从一个‘诗人和思想家’的民族转变为以工艺技术、金融和工业组织以及物质进步为公共生活的显著特征的民族”。促成这一巨变主要由于(  )
A.垄断组织大量出现 B.从殖民地攫取巨额利润
C.自法国获得割地赔款 D.德意志统一的完成
9.(3分)在20世纪,奥匈帝国、德意志帝国、大英帝国、大日本帝国等帝国渐次消失。这反映出(  )
A.资本主义扩张的方式发生变化
B.第三世界兴起
C.经济实力的提高受到普遍重视
D.民主政体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10.(3分)1951年,美、英等国在旧金山召开对日媾和会议,签订了对日和约。中国、朝鲜、越南被排除在会议之外,参加过对日作战的印度和缅甸拒绝参加会议,苏联等国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该和约的签订违反了(  )
A.《联合国家宣言》 B.《开罗宣言》
C.《雅尔塔协定》 D.《波茨坦公告》
11.(3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社会主义影响力增强,一些亚洲国家独立后在经济上实行“社会主义“,建立了独具特色的工业体系其中有(  )
A.马来西亚 B.印度 C.新加坡 D.泰国
12.(3分)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在总结20世纪的历史时说:最简单明了的一点,就是到了80年代,保加利亚与厄瓜多尔之间的相似之处,远比其各自与1939年时的本国或对方更为接近。他在此强调的是(  )
A.走向现代化的国家经济上共同之处增多
B.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C.不同国家之间的社会发展水平差距缩小
D.20世纪80年代各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
 
二、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52分)
13.(32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国必有学百始立,学必以粹为有用。国不学则不国,学非粹则非学。非学不国,其将何以自存矣!
﹣﹣邓实:《国粹学》(1902年)
国学者何?一国所自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国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者也。国学者,与有国以俱来,本乎地理,根之民性,而不可须臾离也。君子生是国,则通是学,知爱其国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