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1年新高考江苏历史高考真题文档版(含答案).docx


高中 高三 下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8页1.18 M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2021年新高考江苏历史高考真题文档版(含答案).docx
文档介绍:
2021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
历史
一、单项选择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有学者认为,《睡虎地秦简·为吏之道》是供学****为吏者使用的识字课本。其末尾附录的两条魏律(颁布于公元前252年)规定:商贾和经营客店者“勿令为户”,不分给他们田地、房屋;派其从军,杀牛犒赏全军时,不给他们肉吃。由此可见
A.魏律成为秦吏准绳 B.强制耕战成效显著
C.秦国实行以吏为师 D.抑商思想影响渐广
2.《史记·淮阴侯列传》:“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散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在这里,司马迁采用的史学方法是
A.档案文献与现场考察结合 B.口述资料与实地探访互证
C.出土简牍与历史文献参校 D.民间传说与墓志铭文比对
3.唐代李逢吉作科举主考官时,一次性录取的几十位进士,均为出身贫寒的士子。他的政敌李德裕亦“颇为寒素开路”,以致被贬谪时,“八百孤寒齐下泪”。由可知唐代科举
A.加强了君主集权 B.促进了阶级流动
C.消除了门第观念 D.激化了政治矛盾
4.明代中叶,很多文学家大力推崇抒情写景的盛唐诗风,认为诗当“畅达情丝、感发志气”,概评“宋人主理作理语,于是薄风云月露,一切铲力不为”,使人不复知诗,这说明当时
A.文人创作重心转向诗歌 B.程朱正统地位受到质疑
C.不同诗歌风格相互交融 D.诗歌力图突破理学束缚
5.乾隆年间,淮扬文风达到鼎盛,“邗上时花二月中,商翁大半学诗翁”,商人与文人交相唱和,天下文人稍能言诗,辄思游食扬州,以至有“扬州遍地是诗人”之说。这种情况表明
A.商业发展影响社会风气 B.八股取士扩大诗人群体
C.重学风气提升文人素养 D.财富增加助长奢侈之风
6.表1中的评论反应出当时
1875年《申报》
文人当“效思于农工商贾之事”
1875年《申报》
“西人之为商为工农者,固无不兼****文字也。”
1881年《万国公报》
农夫“用其力于植树之法、机器之耕,则利益广矣”。
A.社会分工日益精细 B.农商皆本成为共识
C.工商致富备受推崇 D.职业观念发生变化
7.清末某报发表的《论体育》一文提出:“体育者,智育、德育之基础也。今之国势者,定一国之盛衰,不定于版图之大小与人口之多寡,而定于国民身体之强弱。”这表明,当时国人
A.已认识到落后根源 B.重体轻文蔚然成风
C.救亡自强愿望迫切 D.呼吁实施分科教育
8.1907年,察哈尔都统认为,当地虽物产丰富,商贾荟萃,“惜民气未开,不知振兴实业,亟应设法提倡,以挽利权”,特派专员至江西景德镇调查瓷器制造情况,“以资备鉴”。该都统意在
A.加强地区经济合作 B.以机器工业取代传统工业
C.发展地方特色产业 D.利用本地实业救国的氛围
9.中共早期领导人恽代英曾在无锡省立第三师范学院演讲。据亲历者回忆:“一位穿着竹布长衫的青年登上讲台,一下子就吸引了全场。他从孙中山逝世谈起,讲到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反对当时反动、卖国的北洋政府,号召青年奋起救国。”此类演讲有利于
A.国民革命的发展 B.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C.土地革命的开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