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解析版】高中历史 统编版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同步练习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zip


高中 高一 上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1页92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文档介绍:
高中历史 统编版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同步练****1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一、选择题
1.隋朝统一后,在各地建立了许多义仓。其目的是(  )
A.加强各地经济交流 
B.保障朝廷的物资供应
C.保证军队粮食供应 
D.防备灾害以赈济百姓
2.唐初曾发生了玄武门之变。这一事件的发生主要是由于(  )
A.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激化 
B.节度使力量的极度膨胀
C.唐政权与少数民族矛盾的激化
D.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矛盾的激化
3.唐朝建立后,曾一度出现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盛世景象。导致其盛世景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经济的高度繁荣 
B.与周边民族关系的融洽
C.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频繁 
D.统治者的励精图治
4.下图所示的生产工具在唐代普遍流行于(  )
A.黄河流域    B.东北地区
C.西北地区   D.江南地区
5.安史之乱削弱了唐朝的中央集权。当时,趁唐朝边防空虚占领其河西陇右地区的是(  )
A.突厥   B.回纥  
C.吐蕃   D.靺鞨
6.唐朝灭亡后,出现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局面。“五代”中最早建立的是(  )
A.后梁   B.后唐
C.后晋   D.后周
7.在完成统一后,隋文帝规定以古尺一尺二寸八分为一尺,古斗三斗为一斗,古秤三斤为一斤,颁行全国。唐以后历朝沿用隋制大尺、大斗和大秤,变动不大。隋文帝的做法(  )
A.意在促进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B.体现了对重农抑商政策的改变
C.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高中历史 统编版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同步练****2
D.实质上是对农民财富的掠夺
8.隋朝修建了含嘉仓、洛口仓、永丰仓等众多的官仓,粮食储藏丰盈。府库中的布帛等其他物资也不计其数,甚至到唐太宗贞观十一年(637年),隋府库中的各种物资还未用完。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隋朝(  )
A.交通发达对经济发展的促进
B.社会经济的高度繁荣
C.赋税制度的完备
D.统治者的腐化堕落
9.下表中的内容是历史上著名人物对隋朝开凿大运河的评价。这些评价都(  )
评价者
评价
唐代
李吉甫
“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焉”
唐代
皮日休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
明代
顾炎武
“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者矣”
A.猛烈抨击隋炀帝的暴政
B.都强调了运河对农业发展的作用
C.都肯定运河的积极影响
D.都辩证地指出了隋炀帝的功与过
10.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记述
出处
“秦王(李世民)与薛举大战于泾州,我师败绩”
《旧唐书·高祖本纪》
“薛举寇泾州,太宗(李世民)率众讨之,不利而旋”
《旧唐书·太宗本纪》
“秦王世民为西讨元帅……刘文静(唐朝将领)及薛举战于泾州,败绩”
《新唐书·高祖本纪》
“薛举寇泾州,太宗为西讨元帅,进位雍州牧。七月,太宗有疾,诸将为举所败”
《新唐书·太宗本纪》
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
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
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
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
11.唐太宗曾向大臣表示:“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唐太宗能形成这种可贵的认识,主要(  )
A.得益于魏征的不断劝谏
B.在于自身良好的政治素质
C.在于对隋朝的灭亡感触深刻
高中历史 统编版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同步练****3
D.为尖锐社会矛盾所迫
12.晚年的唐太宗在《帝范》中写道:“若崇美以广德,则业泰身安。若肆情以从非,则业倾而身丧。且成迟败速者国基也,失易得难者天位也。可不惜哉。可不慎哉。”这表明晚年的唐太宗(  )
A.基本上对自己的统治持否定态度
B.注重反省和总结经验教训
C.美化自己并掩饰统治期间的过错
D.对最高统治地位已无兴趣
13.“唐初,凡食实封的王公贵族,封户的租调由受封者直接征收”。715年,唐玄宗改变旧制,“规定封家的租调由封建政府统一征收,送于京师,封家在京城领取”。唐玄宗的这种做法意在(  )
A.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B.抑制地方上的割据势力
C.强化中央的行政职能
D.加强对地方的军事控制
14.据唐朝封演所著的《封氏闻见记》卷六载,唐代饮茶之风由南方传播到北方,“茶自江淮而来(运至北方黄河流域),舟车相继,所在山积,色额甚多”。上述现象反映出(  )
A.唐代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
B.南方风俗在全国占据主导地位
C.唐朝经济重心有南移趋势
D.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达到鼎盛
15.下表中的内容选自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