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统编版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同步练****1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一、选择题
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广泛流行的深刻社会根源是( )
A.统治者的大力提倡
B.社会经济凋敝
C.社会战乱人民痛苦
D.儒家地位衰落
2.观察怀素的《自叙帖》,该帖最突出的特征是( )
A.骨力遒劲 B.规整规矩
C.秀美雄健 D.放纵纵情
3.观察下图中的画作,该画的作者是( )
唐代“画圣”的代表作——《天王送子图》(局部)
A.柳公权 B.颜真卿
C.顾恺之 D.吴道子
4.下图中著作是中国( )
A.第一部农书
B.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C.第一部雕版印刷的图书
D.现存门类最齐全的科学著作
5.在泉州清源山脚下有两座修建于唐代的阿拉伯人的墓葬(如图)。该墓葬可以作为唐代( )
高中历史 统编版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同步练****2
A.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B.经济发展的历史见证
C.中国科技发达的历史见证
D.政府开明民族政策的历史见证
6.“元朔五年(前124年),布衣出身的儒生公孙弘擢居相位。同年,武帝又批准为博士官置弟子员50人,根据成绩高下补郎中、文学掌故,吏有通一艺者则选拔担任重要职务。”由此可见汉武帝时代( )
A.教育获得了空前的发展
B.已创立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C.门第已成为选官的标准
D.已把儒家思想与选官相结合
7.有史学家认为,唐宋时期,“雅俗两类文化中佛教影响甚广,能够抗衡但无法压倒传统的儒家思想”。这一时期,儒学在与佛教抗衡斗争的过程中( )
A.最终彻底战胜了佛教
B.最终形成了佛、儒并行的局面
C.都被统治者奉为正统
D.吸收佛教合理成分获得新发展
8.581年,隋文帝“普诏天下,任听出家,仍令计口出钱,营造经像”,于是“民间佛经,多于六经数十百倍”。隋文帝倡佛主要是为了( )
A.缓和社会矛盾以扩大统一
B.加强中央集权以巩固大一统
C.抑制儒学以对抗南方政权
D.稳定社会以实现思想的统一
9.唐太宗即位后,诏中书侍郎颜师古考定五经文字歧义,始成《五经定本》,作为官方的统一课本正式颁行。同时,又诏诸儒撰《五经正义》,对五经内容及思想做出标准统一的解释。下列对唐太宗上述举措的解释最为合理的是( )
A.弘扬儒家思想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B.通过学术的统一巩固政治的统一
C.实现学术统一以适应科举考试的需要
D.统一儒家思想以抵制佛道的传播
10.唐代高僧曾把“孝”说成是贯通古今的根本大道,并尽量把儒佛两家道德观念相比附。道教也常常依傍儒家。儒家的伦理观念则通过佛教、道教得到更广泛的传播。这反映了唐代( )
A.三教并立,相互依存
B.政教合一,维护统治
C.三教矛盾已经完全化解
D.儒家处于绝对优势地位
11.唐朝是我国古代诗歌最繁荣的时期,下列相关的论证合理的是( )
高中历史 统编版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同步练****3
A.诗歌的出现与繁荣是由商品经济发展决定的
B.诗歌是适应市民需要的市井文化
C.诗歌的繁荣与唐代科举制的实行有密切关系
D.诗歌是最能表达情感的文学形式
12.下图为三国曹魏《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