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统编版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同步练****1
第九单元达标检测卷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宣告:“我们已经站起来了。”这说明中国人民( )
A.已经彻底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
B.民主革命任务已经基本完成
C.已经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
D.已经消灭了封建剥削阶级
2.有位国家领导人曾经这样评价某次会议:“这是中国光辉灿烂的人民的新世纪的开端。这是全中国人民空前大团结的会议。这个会议宣告了旧中国的永远灭亡和新中国的伟大诞生。”这次会议( )
A.制定了新中国的施政纲领
B.提出了多党合作的政治制度
C.通过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D.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
3.“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对东北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引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这段话中的 “敌人”是指( )
A.美军 B.日军
C.八国联军 D.英法联军
4.1950年,中国同印度、印度尼西亚、瑞典、丹麦、缅甸、瑞士、芬兰等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这反映出( )
A.中国试图摆脱两极格局的影响
B.“求同存异”的方针得到实践
C.中国外交政策的灵活性特征
D.中国放弃了“一边倒”的方针
5.下列日程是***参加某次国际会议过程中其中一天的行程安排。这次会议( )
A.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B.加强了中国与不结盟国家的合作
C.推动了“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
高中历史 统编版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同步练****2
D.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6.***在1988年谈到如何处理国际关系时指出,它虽然是亚洲的产物,但也适用于全世界,能够为不同制度的国家服务,能够为发达程度不同的国家服务,能够为左邻右舍服务。“它”是指(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不结盟政策
C.“一国两制”的方针
D.“一边倒”的方针
7.有“农民诗人”之称的王老九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回乡后,他走街串巷用自己的诗歌宣传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他领导的互助组经过整顿,发展成为农业生产合作社。这些情景最有可能发生在( )
A.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B.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国民革命时期
8.陈云指出:“城市工矿区和农村经济作物区的粮食需要量增加得很快,但是农民不急于出卖他们的余粮,这是1953年发生粮食供不应求的根本原因。”这表明当时( )
A.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束缚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B.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
C.农业合作化要求过急,工作过粗
D.人民公社化运动不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9.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出了明确而坚定的方向性。这里的“方向性”是指( )
A.封建主义
B.民族主义
C.社会主义
D.资本主义
10.中共八大报告指出,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在国家统一市场的领导下,将有计划地组织一部分自由市场,对所有商品,将实行按质分等论价办法。由此可知,这个报告(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