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统编版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同步练****1
第六单元达标检测卷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世纪初,清政府规定,在国外获得高中、大学、博士等学历者,分别授予举人出身、进士出身、翰林出身等功名及相应的官职。此举意在( )
A.推动洋务运动
B.融入现代文明
C.加快立宪进程
D.削弱革命力量
2.据《剑桥中国晚清史》载,1905年9月,政府决定在下一年废除科举制。此后,新式学堂毕业生在政府中占重要职位。在学堂的礼堂和课室中,都贴有雍正皇帝的《圣谕广训》,每月初一由大家齐声朗诵,被用作教官话的课文。以上材料说明( )
A.传统教育改由新式学堂负责
B.新教育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
C.清政府在大力推行教育改革
D.政府当局开始学****西方文化
3.“丧权辱国震人心,铁路风潮鼎沸腾。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此诗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甲午海战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4.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实际上经历了 “西化”“反西化”“近代化”三个交叉的探索过程。下列各项中,符合“反西化”和“近代化”内容的是( )
A.虎门销烟 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辛亥革命
C.辛亥革命 戊戌变法
D.太平天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
5.莫理循任《泰晤士报》中国记者期间(1897—1912年)曾写道:“迄今为止,所有迹象表明这纯粹是一场内部的、***的、反朝廷的运动。这是广泛的反对***政治的起义。各种迹象表明,这场运动迄今不是针对外国人的。”材料描述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高中历史 统编版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同步练****2
6.1912年2月12日,清政府颁布《清帝逊位诏书》曰:“是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该诏书( )
A.以和平方式宣告了清王朝的覆灭
B.体现了清帝对君主立宪政体的向往
C.标志着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
D.为中华民国成立创造了有利条件
7.梁启超曾说:“(民国初)官府之文告,政党之宣言,报章之言论,街巷之谈说,道及君主,恒必以恶语冠之随之。”这主要反映出辛亥革命后( )
A.国民言论渐趋自由
B.民主政体初步建立
C.民主共和理念得到传播
D.资产阶级地位提高
8.孙中山发表《第二次讨袁宣言》:“乃袁氏推翻民国……此所以认为公敌,义不反顾。今是非已大白于天下之人心,自宜猛厉进行,无遗一日纵敌之患,国贼既去,民国始可图安……”这一檄文旨在( )
A.反对袁世凯就任大总统
B.要求袁世凯取消帝制
C.彻底推翻袁世凯的统治
D.反对袁世凯解散国会
9.武昌起义爆发后,帝国主义先是主张武力***革命,很快又宣布“严守中立”。袁世凯1911年11月复出组阁,11月下旬,北洋军攻占汉阳、汉口,12月初,南北议和在上海开始。时局演变表明( )
A.帝国主义对中国政局变化束手无策
B.清朝的专制统治得到了暂时稳定
C.形势变化对南方革命党人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