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统编版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同步练****1
第三单元达标检测卷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宋太祖说:“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用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十之一也。”这里反映出宋初的一个基本国策,即( )
A.“崇文抑武”
B.“强干弱枝”
C.“重内轻外”
D.“冗官冗费”
2.据统计,《宋史》列传中的北宋人物,出身于高官的不过四分之一左右,出身于布衣的则超过二分之一,时代越晚,布衣出身的比例也越高;而布衣官员入仕的途径,在北宋初期以科举出身的约占三分之一,在北宋中期已超过四分之三,到北宋晚期更超过五分之四。这反映了( )
A.科举制度更能选拔大量优秀的官吏
B.选官制度的开放和阶层的流动
C.北宋官僚队伍膨胀问题日益严重
D.限制世家子弟是科举制度的特点
3.一般认为,北宋政治体制的变革是北宋以后的百余年间未发生地方分裂割据现象的重要原因。下列各项中最能全面反映其政治体制变革的是( )
A.文人治国
B.分化事权
C.削弱相权
D.兵将分离
4.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倡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北宋中期,士大夫忧患意识的促成因素不包括( )
A.土地兼并,贫富分化
B.财政危机,积贫积弱
C.辽夏威胁,边防压力
D.权臣弄政,政局动荡
5.南宋范成大出使金朝时,所撰《燕宾馆》诗中说:“苦寒不似东篱下,雪满西山把菊看。”自注:“至是适以重阳,虏重此节,以其日祭天,伴使把菊酌酒相劝。”从中可以得知( )
A.南方人不适应北方的气候
B.金朝对南宋使臣极为尊重
C.重阳节赏菊****俗源于女真
D.女真族吸收了中原的文化
高中历史 统编版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同步练****2
6.(1127年)“夏四月庚申朔,大风吹石折木。金人以帝及皇后、皇太子北归”。《宋史》本纪第二十三《钦宗》的这段记载反映的历史事件( )
A.标志着北宋的灭亡
B.维持了南北相对和平的局面
C.直接导致了绍兴和议的签订
D.南宋灭亡
7.“(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苏辙《栾城集》)出现该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民族交融加强
B.宋辽边界开设榷场
C.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D.岳家军的抵抗
8.“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这反映出元朝在行政区划方面的重大创新是( )
A.实行分封制
B.实行郡县制
C.创立科举制
D.推行行省制度
9.元朝政府实行“官船官本商贩之法”,即政府出本钱出船,然后招人用官家的船进行海外贸易。获得的利益,政府得七分,个人得三分。这一政策反映出元代( )
A.采取“与民争利”的做法
B.封建海关赋税过于沉重
C.对海外贸易采取鼓励态度
D.私人海外贸易空前发达
10.与表中数字序号①②③对应的地域搭配正确的是( )
中国古代思想家地域分布统计表(单位:人)
时期
①
②
③
边疆
地区
合计
春秋战国
至北宋
91
27
1
0
119
南宋至明清
16
73
15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