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统编版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同步练****1
第四单元测评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督察院……事皆朝廷总之。”材料中的“我朝”指的是( )
A.汉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2.明太祖鉴于历史上宦官专权乱政的教训,曾颁布禁止宦官干政的命令,但因其秉性多疑,不信任大臣,仍然不时派遣宦官外出办事。不过在英宗以前,皇帝勤政,与大臣联系密切,宦官专权的现象还不明显。自英宗之后,才正式开启明朝宦官专权的局面。这表明明朝宦官得以专权的背景是( )
A.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B.宰相制度被废除
C.内阁制确立
D.皇帝怠政且不信任大臣
3.在印度尼西亚的三宝垄市有这样一副题联:“继张(骞)班(超)立功异域,开哥(伦布)麦(哲伦)探险先河”。此联称颂的是( )
A.玄奘 B.马可·波罗
C.郑和 D.成吉思汗
4.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这说明明朝( )
A.民间贸易地位远超朝贡贸易
B.积极参与世界市场贸易
C.始终坚持闭关自守政策
D.海外贸易一度发达
5.明成祖永乐年间,北征鞑靼、瓦剌,南征交趾,派郑和六下西洋;仁宗朱高炽即位后,果断停止北征,停罢营建工程及西洋宝船,施行“恤民之政”。这一政策变化的主要目的是( )
A.缓解财政压力 B.践行儒家仁政
C.实行闭关政策 D.推动民族交融
6.清朝时,军机处起草的诏旨密封后往往不经内阁、部院,而直接由驿马传递地方督抚或直接交中央各部院;地方督抚密折奏事也经军机处直达皇帝。该现象从本质上体现了( )
A.中央强化对地方的控制
B.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高中历史 统编版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同步练****2
C.政治决策呈现封闭特性
D.政治决策的高效率
7.清朝军机处机构精干,有官而无吏,因此打扫庭院、勤杂送水等工作皆由15岁以下不识字的儿童若干人充任。这说明清朝( )
A.军机大臣独掌决策
B.军机处等级森严
C.军机处人员素质低
D.军机处保密性强
8.清朝人李祖陶说:“今人之文,一涉笔惟恐触碍于天下国家……人情望风觇(看,窥视)景,畏避太甚。见鳝而以为蛇,遇鼠而以为虎。消刚正之气,长柔媚之风。”上述社会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清朝实行( )
A.密折制度 B.文字狱
C.八股取士 D.特务统治
9.有学者研究认为:“中国古代赋役结构演变的主要途径有两条,一是人头税逐渐向资产税转化,二是力役逐渐由现役向代役、雇役转化,而这两条途径的最终汇合点为田亩税。”这两条途径最终完成汇合是在( )
A.唐朝两税法 B.宋朝募役法
C.明朝一条鞭法 D.清朝“摊丁入亩”
10.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指出:“海滨民众,生理无路,兼以饥馑荐臻(接连到来),穷民往往入海从盗,啸集亡命。”导致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
A.闭关自守政策的实施
B.社会矛盾尖锐
C.倭寇为患
D.土地兼并严重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