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广西自治区北部湾经济区中考历史试题 (闭卷,满分60分,历史、道德与法治为同堂分卷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下列各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选定的答案标号涂黑。(本卷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 他力主迁都洛阳,并推行系列汉化措施,使得北方礼乐行政、民情俗尚与汉族封建社会无异,致使江南人士有“衣冠士族并在中原”之叹。他是 A. 北魏孝文帝 B. 唐太宗 C. 宋太祖 D. 明太祖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迁都洛阳,并推行系列汉化措施”等信息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中迁都洛阳,为了促进鲜卑族的封建化,孝文帝推行了一系列的汉化措施,故选A;唐太宗、宋太祖和明太祖都没有实行过迁都,更没有迁都洛阳,排除BCD。 2. 历史兴趣小组开展关于唐朝社会经济的主题学****他们可以参考的资料是 A. 半两钱 B. 曲辕犁 C. 交子 D. 《盛世滋生图》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在唐朝前期的100多年中,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呈现繁荣景象。在农业方面,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和筒车。B正确;秦朝统一六国货币,推行圆形方孔半两钱,A排除;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C排除;《盛世滋生图》描绘了乾隆时苏州繁华的市井风情,D排除;故选B。 3. 元朝建立的这个制度,不仅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而且对中国行政区划的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个制度是 A. 郡县制 B. 刺史制度 C. 三省六部制 D. 行省制度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元朝”、“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行政区划“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元代创设的新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行省制,故选D;郡县制最早出现于秦朝时期,排除A;刺史制度和三省六部制都不是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排除BC。 4. 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描述:“有布衣毕异,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书中所描述的技术是 A. 造纸术 B. 雕版印刷术 C. 活字印刷术 D. “罗盘”导航技术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可知材料中描述的技术是印刷技术,再根据“每字为一印”可知这是活字印刷术,故选C;综上所述可知材料描述的是活字印刷术,不是造纸术、雕版印刷术和“罗盘”导航技术,排除ABD。 5. “号令明分赏罚信,赴水火兮敢迟留?上报天子兮下教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候。”与这首明朝军歌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 霍去病北击匈奴 B. 戚继光抗倭 C. 郑成功收复台湾 D. 左宗棠收复新疆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杀尽倭奴兮觅个封候”可知这首军歌与抗击倭寇有关,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明代抗击倭寇的是戚继光,故选B;霍去病、郑成功和左宗棠都和抗击倭寇无关,排除ACD。 6. 清朝时期,乾隆皇帝在新疆设立了最高军政长官,下辖军事、民政两套系统,有力巩固了新疆的统一局面。当时新疆最高军政长官是 A. 西域都护 B. 渤海郡王 C. 驻藏大臣 D. 伊犁将军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乾隆时期平定新疆回部的大小和卓分裂祖国的叛乱。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D正确;西汉时期设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A排除;唐朝时,唐玄宗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B排除;1727年清朝设驻藏大臣,管辖西藏地区。C排除;故选D。 7. 史学家陈旭麓指出:“英国割取香港,意味着获得了经营中国的基地;而五口开放则提供了由沿海推向内地的孔道。”英国获得这些权益始于同中国签订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英国割取香港……五口开放”等信息可知,英国最早通过《南京条约》割占了中国的香港,强迫中国开放了五个通商口岸,故选A;英国最早从中国割占香港不是通过《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排除BCD。 8. 吴玉章在《辛亥革命亲历记》中提到:“辛亥革命的胜利,也使五四运动不可避免。因为人民在经过了这样一次天翻地覆的变化以后,精神上和思想上获得了相当大的解放……比较容易地接受新的革命理论。”以上材料论述的是 A. 辛亥革命的背景 B. 辛亥革命的经过 C. 辛亥革命的特点 D. 辛亥革命的影响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这样一次天翻地覆的变化以后,精神上和思想上获得了相当大的解放……比较容易地接受新的革命理论”。可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