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请在答题卡上填涂你认为正确的选项。 1. 如图中的言论来自( ) A. 老子 B. 孔子 C. 孟子 D. 墨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孟子的主张,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民贵君轻,C项正确;老子主张无为而治,排除A项;孔子主张以德治国,排除B项;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排除D项。故选C项。 2. “古之贵者不乘牛车,汉武帝推恩之末,诸侯寡弱,贫者至乘牛车”。材料说明推恩令( ) A. 打击了豪强地主。 B. 削弱了诸侯国的实力 C. 解除了封国威胁 D. 强化中央对经济控制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汉武帝推恩之末,诸侯寡弱”可知,材料反映推恩令削弱了诸侯国的实力,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打击了豪强地主,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解除了封国威胁,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强化中央对经济控制,排除D项。故选B项。 3. 唐朝前期的中外交流达到了20世纪之前中国对外交流的最高峰。下列对如图反映的历史事件解读正确的是( ) A. 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 B. 开辟了通往西域之路 C. 对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D. 增进了中国同亚非国家友好往来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玄奘西行天竺,唐朝时期玄奘西行天竺求取佛经,对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C项正确;鉴真东渡日本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排除A项;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之路,排除B项;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中国同亚非国家友好往来,排除D项。故选C项。 4. 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经济恢复顺利,而北方战乱不休,故南北经济差异继续扩大。至“靖康之难”,北方再遭战火蹂躏,大批人口南渡,则又一次促使南北经济差异扩大。该材料主要反映了( ) A. 江南地区的开发 B. 金与南宋的对峙 C. 宋代商贸的繁荣 D. 经济重心的南移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靖康之难”指北宋的灭亡,此后南宋建立,并“又一次促进南北经济差异扩大”,从而完成经济重心南移。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经济重心南移完成,D项正确;江南地区的开发材料未体现,排除A项;金与南宋的对峙,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宋代商贸的繁荣,材料未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 5.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一次探究活动中,搜集了以下相关材料:“文成公主人藏”“宣政院”“郑成功收复台湾和台湾府的设立”“顺治册封***喇嘛”。其探究主题可能是( ) A.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B.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C. 君主专制统治的强化 D. 明清抗击外来侵略斗争 【答案】B 【解析】 【详解】题干反映的是历代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反映的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B项正确;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是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排除A项;君主专制统治的强化与“文成公主入藏”无关,排除C项;明清抗击外来侵略斗争与“文成公主人藏”“宣政院”等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6. 以“恰当地利用自然规律和‘人工’来开发和利用自然”为指导思想所编著的,后传到国外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科技巨著是( ) A. 《齐民要术》 B. 《本草纲目》 C. 《天工开物》 D. 《农政全书》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以“恰当地利用自然规律和‘人工’来开发和利用自然”为指导思想所编著的,后传到国外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可知,材料中提到的科技巨著是《天工开物》,C项正确;《齐民要术》大约成书于北魏末年(公元533年-544年),是北朝北魏时期,南朝宋至梁时期,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排除A项;《本草纲目》是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所著,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排除B项;《农政全书》成书于明朝万历年间,基本上囊括了中国明代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其中又贯穿着一个基本思想,即徐光启的治国治民的“农政”思想,排除D项。故选C项。 7. “县城(上海)坐落在南方,东浦西郊道里长。美界独居河以北,法前英后处中央。”这一现象的出现,可能始于哪一条约签订之后( )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北京条约》 D. 《辛丑条约》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失败,被迫同英国政府签订《南京条约》,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口通商,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