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学业质量检测生物试题.docx


高中 高一 下学期 生物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6页407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学业质量检测生物试题.docx
文档介绍:
高新区2019-2020学年度下学期期末学业质量检测
高一生物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笔述的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本卷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科学家利用人体干细胞在实验室中培育出了“微型人脑”,该组织已经达到9周胎儿大脑的发育
水平,但不能独立思考。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A.将人体干细胞培育成微型人脑,体现了动物细胞的全能性
B.在培育微型人脑的过程中发生了细胞分裂、分化、衰老等过程
C.若培育过程中出现了细胞洞亡,其根本原因是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D.若培育过程发生了细胞坏死,则属于基因控制下的编程性死亡
2.下列关于“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看到的分生区细胞大多月有完整的细胞核
B.视野内可以看到某个细胞分裂的动态变化过程
C.看到的根尖细胞都正在分裂
D.装片制作的正确顺序是: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3.下列关于“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模拟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琼脂块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随琼脂块体积的增大而增大
B.NaOH在不同大小的琼脂块中扩散速度相同
C.含酚酞的琼脂块的大小模拟细胞的大小
D.通过模拟实验可以看出细胞体积越大,物质运输的效率越低
4.右图所示为有丝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中核DNA分子数量的变化,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b时期染色体数目加倍
B.e时期染色体数目均为时期的两倍
C.b+c+d不能表示一个细胞周期
D.b+c表示分裂期
5.右图为有关细胞增殖的概念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人的红细胞以此种方式增殖
B.②过程使细胞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C.进行②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同时,核DNA数目也加倍
D.③过程大约占细胞周期的5%,主要完成染色体的复制
6.孟德尔研究遗传规律时没有做的操作是
A.统计分析 B.人工授粉 C.套袋 D.对父本进行去雄
7.豌豆种子的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下列杂交组合中能获得黄色皱
粒种子的是
A. YYRR×YyRr B. YYRr×YyRR C. YyRr×yyRr D. yyRr×yyrr
8.基因型分别为aaBbccDd和AaBbCcDD的两种豌豆杂交(3对基因独立遗传),其子代中杂合子
的比例为
A.1/2 B.7/8 C.3/4 D.15/16
9.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官
B.甲、乙两个小桶内的小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
C.每次抓取的小球不用放回原桶中即可进行下一次抓取
D.甲、乙两个小桶中小球的数量不一定相等
10.在下列实例中,分别属于相对性状和性状分离的是
①狗的长毛与卷毛
②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
③兔的长毛和猴的短毛
④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后代全为高茎豌豆
⑤圆粒豌豆的自交后代中,圆粒豌豆与皱粒豌豆分别占3/4和1/4
⑥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后代有高有矮,数量比接近1:1
A.②⑥ B.②⑤ C.③⑤ D.①④
11.下列关于表现型和基因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表现型都能通过肉眼观察出来,如高茎和矮茎
B.基因型不能通过肉眼观察,必须使用电子显微镜
C.在相同环境下,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一定相同
D.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
12.“假说一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分离定律时的
“演绎”过程的是
A.若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后代会出现两种类型的表现型,比例接近1:1
B.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基因型之比接近1:2:1
C.由F2出现了“3: 1”推测,生物体产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