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湖北襄阳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 霞图文本框的内容反映的主题是 A. 百家争鸣 B. 诸侯争霸. C. 商鞅变法 D. 远古传说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可知不同学派有不同主张,反映了百家争鸣的历史史实,故选择A;材料中无法体现诸侯争霸,故排除B;材料中没有提及商鞅变法的部分,故排除C;材料中的事件为史实,而不是传说,故排除D。 2. 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人们能用到便宜且好用的纸要感谢 A. 司马迁 B. 蔡伦 C. 毕昇 D. 张仲景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降低了纸成本,易于纸的推广,因此本题选B;司马迁写了《史记》,是历史学成就,A排除;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排除C;张仲景写了《伤寒杂病论》,是医学成就,排除D。 3. 襄阳诗***日休有诗日:“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诗人称赞的古代工程是 A. 长城 B. 都江堰. C. 大运河 D. 紫禁城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隋亡”“千里赖通波”可知诗人称赞的古代工程是大运河,故选择C;长城只有秦代和明代修建,故排除A;都江堰修建于战国时期,故排除B;紫禁城修建于明代,故排除D。 4. 下列不符合“中国古代对外友好交往”这一主题的是 A. 鉴真东渡 B. 玄奘西游 C. 郑和下西洋 D. 戚继光抗倭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戚继光抗倭是为了反抗倭寇的侵略,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不属于对外友好往来,故选择D;鉴真东渡和玄奘西游都是唐代对外友好交往的史实,与题意不符,故排除AB;郑和下西洋是明代对外友好交往的史实,与题意不符,故排除C。 5. 襄阳乃兵家重地,曾是抵御日寇的一方热土,在枣宜会战中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是 A. 张自忠 B. 左权 C. 赵登禹 D. 杨靖宇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枣宜会战中为国捐躯”可知在枣宜会战中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是张自忠,故选择A;1942年5月,日军对太行抗日根据地发动大“扫荡”,左权指挥部队掩护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等机关突围转移,不幸牺牲,故排除B;1937年,七七事变后,为抵抗日军侵略北平而牺牲,故排除C;1940年2月23日,杨靖宇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孤身一人与大量日寇周旋,战斗几昼夜后,在濛江县(今吉林省靖宇县)壮烈牺牲,故排除D。 6. 下列会议与遵义会议具有相似历史地位的是 A. 中共一大 B. 中共二大 C. 中共七大 D. 十一届三中全会 【答案】D 【解析】 【详解】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确立了实事求是,解放思想路线,作出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确立了以***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由此可知,遵义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都具有转折性,故选D;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标志着党的诞生,故排除A;1922年7月,中共二大召开,大会重申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建设共产主义,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故排除B;1945年,中共七大的召开,大会作出了***思想,作为党的基本指导思想,为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开辟了新的道路,故排除C。 7.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写道:“他是一位真正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材料中赞誉的“他”是 A. 王进喜 B. 邓稼先 C. 袁隆平 D. 钱学森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专注于田畴”、“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一位在农业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科学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袁隆平是农业科学家,他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提高了水稻产量,让所有人远离饥饿。选项C符合题意;“铁人”王进喜,A不符合题意;“两弹元勋”邓稼先,B不符合题意;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D不符合题意;故选C。 8. 近代史上,哪--部法律文献成为多国民法的参照蓝本 A. 《权利法案》 B. 《独立宣言》 C. 《人权宣言》 D. 《拿破仑法典》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拿破仑法典》 ,又称《法国民法典》或《民法典》,这部法典是资本主义国家最早的一部民法法典。破除了封建的立法原则,成为欧美各国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故选择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的《权利法案》,美国的《独立宣言》,法国的《人权宣言》都是宪法性质的法律,不属于民法,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C。 9. 当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