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2022年湖南省衡阳市中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初中 九年级 下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20页848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版2022年湖南省衡阳市中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文档介绍:
2022年衡阳市中考历史试题
说明:全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为8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 考古学家通过比较广汉三星堆遗址和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的出土文物发现,两者都有玉质礼器牙璋,在陶器方面都有封口盉、敞口觚、高柄豆,尤其是镶嵌绿松石的铜牌饰只见于三星堆和二里头,据此可知,该时期( )
A. 两地手工业制作工艺精湛 B. 中华文化呈现大一统倾向
C. 跨区域之间文化交流显现 D. 两地农业文明较为发达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的“广汉三星堆遗址和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的出土文物发现,两者都有玉质礼器牙璋,在陶器方面都有封口盉、敞口觚、高柄豆,尤其是镶嵌绿松石的铜牌饰只见于三星堆和二里头”反映出三星堆和二里头两个不同区域之间文化交流显现,故C符合题意;两地手工业制作工艺精湛不是从题干材料中得出的结论,排除A;材料体现的是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排除B;题干材料体现的是手工业成就,排除D。故选C。
2. 中国古代医术亦称“仁术”,孙思邈提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仁者丹心”“悬壶济世"是对医者的极高评价。这反映了中医( )
A. 浸润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观 B. 以社会教化为主要追求
C. 受到封建伦理道德的约束 D. 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仁者丹心”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医术以“仁”的道德标准作为行医准则,这表明中国古代医术浸润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观,A符合题意;BCD与题干内容不相符,不符合题意;故选A。
3. 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根据下列图片所代表的时期和地点,指出黄河流域
A. 长期是古代中国的政治中心
B. 一直是古代中国的经济中心
C. 长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中心
D. 一直是古代中国的文化中心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夏朝的都城在阳城今河南登封一带。属于黄河流域。西晋时期少数民族内迁,迁到黄河流域。五代十国也是分布在黄河流域一带。这说明黄河流域长期以来是我国政治中心。故A正确。南宋时期,江南地区成为了我国的经济中心,故排除B项。CD项本身说法错误,故排除CD项。故选A。
4. 西方历史学家马克·布洛赫把史料分为“有意”和“无意”两大类。前者的作者大都“有意”以自己的文字左右时人和后人的想法,后者指原属过去历史事物的一部分而遗留至今的、无意中提供了可靠的历史信息的那些史料。据此推知,下列属于无意史料的是( )
A. 《汉书·王莽传》对王莽性格的描述 B. 《三国志》中有关当时饮食的记载
C. 末代皇帝溥仪自传《我的前半生》 D. 《红色中华》对苏维埃建设的报道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的“无意史料指原属过去历史事物的一部分而遗留至今的、无意中提供了可靠的历史信息的那些史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国志》中有关当时饮食的记载属于无意史料,故B符合题意;《汉书·王莽传》对王莽性格的描述、末代皇帝溥仪自传《我的前半生》、《红色中华》对苏维埃建设的报道的作者大都“有意”以自己的文字左右时人和后人的想法,属于有意史料,排除ACD。故选B。
5. 北朝民歌《木兰诗》在北宋时被收入《乐府诗集》。诗中描写木兰“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其中“策勋十二转”是唐代对军功的奖赏。由此能够确定《木兰诗》( )
A. 记载了古代政治制度的变迁 B. 属于宋代文人创作的诗歌
C. 在流传中融入新的历史内容 D. 没有研究历史的史料价值
【答案】C
【解析】
【详解】北朝民歌《木兰诗》在北宋时被收入《乐府诗集》,诗中的“策勋十二转”是唐代对军功的奖赏。由此能够确定《木兰诗》在流传中融入新的历史内容,故C符合题意;《木兰诗》和古代政治制度的变迁无关,排除A;北朝民歌《木兰诗》在北宋时被收入《乐府诗集》,并非宋代文人创作的诗歌,排除B;题干材料说明《木兰诗》有研究历史的史料价值,排除D。故选C。
6. 隋“国富”历来为传统的史学家所津津乐道,隋炀帝在全国各地广设粮仓,长安、太原、洛阳等地的仓库储存了几千万匹布帛,直到唐朝初年,这些仓库中的粮食、布帛还没用尽,如此富庶的隋朝却短命而亡,其主要原因是( )
A. 上层统治者奢侈腐化 B. 隋朝统治政策不得民心
C. 下层的人民起义不断 D. 隋修建大运河耗费国力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短命而亡的主要原因是隋炀帝实行暴政,导致农民起义爆发,隋炀帝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由此可知,隋朝统治政策不得民心是隋朝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