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精品解析:2022年云南省昆明市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docx


初中 八年级 上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23页465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版精品解析:2022年云南省昆明市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docx
文档介绍: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022年昆明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卷
(全卷四个大题,共27小题,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卷为试题卷。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解题作答。答案应书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2.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含1~7题,共20分)(答案用黑色碳素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无我之境”出自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它是一种评判诗词境界的标准,也是做人境界的标尺。人只有超脱功利,心无旁骛,才能达到无我的境界。一个人是否具有了无我精神,他的人生会更有意义。
②“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于敏,带领团队在荒凉的大漠中潜心研究,终于造出了中国的第一颗氢弹。之后他依旧隐姓埋名,继续进行核武器的研究。于敏一生许国,不计得失,这是他的无我精神。“时代楷模”彭士禄勇于创新、善于攻关,最终践行了自己许下的“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铮铮誓言。他一直强调,中国核潜艇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自己充其量只是潜艇上的一颗螺丝钉,这是他的无我精神。他们胸怀天下、鞠躬尽瘁,将小我化为无我,用对事业的热忱和艰苦卓绝的付出,书写了自己壮丽的人生篇章。
③国家功勋们的做人境界,普通人或许达不到。但普通人可以从他们身上汲取成长的营养,获取前进的方向。生活中,我们应该勇敢担当,追求属于自己的无我之境。
1. 请用正楷将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内容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里。
2. 请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上汉语拼音。
(1)境界( ) (2)勋章( ) (3)潜心研究( ) (4)鞠躬尽瘁( )
3. 第①③段中各有一处语病,请找出一处加以修改。(不抄原句,直接写修改后的句子)
4. 请写出第②段画波浪线句子中引号的作用。
【答案】1. 胸怀天下 艰苦卓绝
2. ①. jìng ②. xūn ③. qián ④. cuì
3. 第①段:一个人具有了无我精神,他的人生会更有意义。
第③段:但普通人可以从他们身上汲取成长的营养,获取前进的动力。或者:但普通人可以从他们身上汲取成长的营养,找到前进的方向。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4. 表示引用。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汉字书写。首先要保证书写正确,然后力求书写美观,间架结构要合理。注意“胸”“卓”的写法。
【2题详解】
境界:jìng jiè,境界是指人的思想觉悟和精神修养。
勋章:xūn zhāng,授给有功者的荣誉证章。
潜心研究:qián xīn yán jiū,专心钻研。
鞠躬尽瘁:jū gōng jìn cuì,鞠躬,弯身以示敬慎尽瘁,竭尽辛劳。鞠躬尽瘁指不辞辛劳,尽力于国事。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第①段病句:一个人是否具有了无我精神,他的人生会更有意义。(搭配不当,“是否”和“更有意义”搭配矛盾,属“两面对一面”,可删掉“是否”)
第③段病句:但普通人可以从他们身上汲取成长的营养,获取前进的方向。(搭配不当,“获取”和“方向”不搭,可把“获取”改为“找到”或者把“方向”改为“动力”)
【4题详解】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引号是一种很重要的标点符号,主要有表示引用、特定称谓、特殊含义、否定或讽刺、突出强调等作用。
由段落内容可知,“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是直接引用彭士禄先生的话,所以此处引号表示引用。
5. 下列两组词语中,每组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1)健壮 恪守 决别 轻歌曼舞 正襟危坐
(2)帷幕 稠密 端详 纷至踏来 接踵而至
(1)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 (2)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
【答案】 ①. 决 ②. 诀 ③. 踏 ④. 沓
【解析】
【详解】诀别:指再无会期的离别;死别。诀,分别(多指不再相见)。
纷至沓来:形容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用于来指人或事物。沓:多而重复。
6. 请选出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 )
A. 《孟子》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文以雄辩著称,大量使用排比句,气势非凡。《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便是其中一篇气势充沛的文章。
B. 词的流派有婉约派和豪放派。宋代的李清照属婉约派,但她也创作了《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这样想象雄奇、豪迈奔放的词作。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C. 郑振铎主张文学作品要“质朴”“真率”,我们学过他的作品《猫》。他在文中抓住三只猫的特点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令人印象深刻。
D. 雨果和莫泊桑都是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