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精品解析:2022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docx


初中 八年级 下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9页331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版精品解析:2022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docx
文档介绍:
淘宝:中小学教辅资源店 微信:mlxt2022
2022年长沙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室和座位号:
2.必须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答题时,请考生注意各题题号后面的答题要求;
4.请勿折叠答题卡,保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卡面清洁:
5.答题卡上不准使用涂改液,涂改胶和贴纸:
6.本学科试卷共23道题目,考试时量150分钟,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18分)
1. 下面是某同学做的字音字形梳理记录,其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注意纠正因为方言发音造成的误读,如:“南(lán)方”应读成“南(nán)方”,“洞庭湖(fu)”应读成“洞庭湖(hū)”。
B. 注意纠正人名,地名的误读,如:“晏(àn)殊”应读成“晏(yàn)殊”,“汴(xià)京”应读成“汴(biàn)京”。
C. 注意因音近或形似造成的误写,如:“怂恿”不能写成“怂勇”,“崇拜”不能写成“祟拜”。
D. 注意成语字形的误写,如:“心无旁鹜”应写成“心无旁骛”,“相得益章”应写成“相得益彰”。
【答案】A
【解析】
【详解】A.“湖(hū)”有误,应该为“hú”。故选A。
2. 下面是初三某同学写的毕业留言,其中加点词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回首三年同窗生活,历历在目。课堂上,我们勤学好问,吹毛求疵;活动中,我们收获欢乐,可歌可泣。同学们,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一起努力拼搏,哪怕结果牵强附会,也问心无愧。
A. 吹毛求疵 B. 可歌可泣 C.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D. 牵强附会
【答案】C
【解析】
【详解】A.吹毛求疵:把皮上的毛吹开,寻找疵点。比喻故意挑毛病找错。此处形容我们勤学好问的精神,使用不当;
B.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此处形容同学们的快乐,使用不当;
淘宝:中小学教辅资源店 微信:mlxt2022
C.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顶着水流行船。比喻不努力前进就要被其他竞争者超过,从而相对位移会往后退,置自己于更不利的地位。此处比喻学****的艰难,使用正确;
D.牵强附会:把关系不大的事物勉强地扯在一起;勉强比附。此处形容努力的结果,使用不当;
故选C。
3. 下面一段话选自某班的《班级日志》,其中表述有语病的一句是( )
①我们班负责本周的校园执勤工作,大家深感责任重大。②每天,只要广播声一响起,我们就按时到岗,各司其职。③一周下来,我们班获得了“优秀执勤班级”的称号,是因为所有同学共同努力的原因。④通过这次执勤,我们的工作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C.句式杂糅,应删去“因为”或“的原因”。
故选C。
4. 有些同学常将班级“图书屋”中的书带回家且迟迟不归还。若在“图书屋”旁张贴一张提醒同学及时还书的“温馨提示”,下列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严禁将图书私自带回家。
B. 让每一本书都能及时回“屋”。
C. 爱惜书籍,就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
D. 爱惜书籍,不私自带出。
【答案】B
【解析】
【详解】A.提示语中“严禁”“私自”等词过于生硬,不够温馨;
B.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述生动形象;
C.该句是在提示人们要爱护图书,与题目中“带回家且迟迟不归还”不符合;
D.提示语强调的是“爱惜书籍”,另外“私自”一次过于生硬;
故选B。
5. 某同学根据“杜甫相关文学知识表”作出了一些推测,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作品名称
创作时间/历史背景
作者经历
《望岳》
736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
此时在齐、赵(今山东、河北》漫游。
淘宝:中小学教辅资源店 微信:mlxt2022
《春望》
757年,安史之乱时期
756年,将家小安置在鄜州,只身前往灵
武投命肃宗,途中为叛军所绊,困居长安。
《石壕吏》
759年春,安史之乱时期,唐军退守河阳,四处抽丁补充兵力
途经新安、石壕等地,根据目睹的现实写了这首诗。
《月夜忆舍弟》
759年秋,安史之乱中
客居泰州(今甘禽天水),兄弟五人散处甘肃、河南、山东等地,只有最小的弟弟在身边。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761年,安史之乱还未平定
居住在成都近郊草堂。
《江南逢李龟年》
安史之乱后
流落江南(今湖南一带),后来和李龟年重逢在潭州(今湖南长沙)。
A. 梳理创作时间及历史背景后,推测杜甫的创作高峰在安史之乱期间。
B. 阅读作者经历后,推测杜甫作品内容大多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如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