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第八单元 16.《阿房宫赋》《六国论》 同步课时训练含答案.docx


高中 高一 下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7页49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第八单元 16.《阿房宫赋》《六国论》 同步课时训练含答案.docx
文档介绍:
第16课 古代讽喻文两篇(阿房宫赋 六国论)
第1课时 阿房宫赋(一)
一、基础夯实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直走咸阳   走:通达
B.不霁何虹 霁:雨过天晴
C.而望幸焉 幸:幸运
D.负栋之柱 负:支撑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盘盘焉,囷囷焉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B.多于九土之城郭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①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②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③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④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⑤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⑥用之如泥沙 ⑦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⑧多于市人之言语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C.③⑤⑥⑧ D.②③⑥⑦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描写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掠夺之上的,并且挥霍无度,将钱财像泥沙一样浪费掉的语句是“        ,        ?” 
(2)在《阿房宫赋》中,杜牧用“       ,       ”两句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 
二、巩固提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 阳 赋
苏 轼
越王之孙,有贤公子,宅于不土之里,而咏无言①之诗。以告东坡居士曰:“吾心皎然,如秋阳之明;吾气肃然,如秋阳之清;吾好善而欲成之,如秋阳之坚百谷;吾恶恶而欲刑之,如秋阳之陨群木。夫是以乐而赋之,子以为何如?”
居士笑曰:“公子何自知秋阳哉?生于华屋之下,而长游于朝廷之上,出拥大盖,入侍帏幄,暑至于温,寒至于凉而已矣。何自知秋阳哉?若予者,乃真知之。方夏潦之***也,云烝雨泄,雷电发越,江湖为一,后土冒没,舟行城郭,鱼龙入室。菌衣生于用器,蛙蚓行于几席。夜违湿而五迁,昼燎衣而三易。是犹未足病也。耕于三吴,有田一廛。禾已实而生②耳,稻方秀而泥蟠。沟塍交通,墙壁颓穿。釜甑其空,四邻悄然。鹳鹤鸣于户庭,妇宵兴而永叹。计有食其几何,矧③无衣于穷年。忽釜星之杂出,又灯花之双悬。清风西来,鼓钟其镗。奴婢喜而告余,此雨止之祥也。蚤作而占之,则长庚澹澹其不芒矣。浴于旸谷④,升于扶桑。曾未转盼,而倒景⑤飞于屋梁矣。方是时也,如醉而醒,如喑而鸣。如痿而起行,如还故乡初见父兄。公子亦有此乐乎?”
公子曰:“善哉!吾虽不身履,而可以意知也。”
居士曰:“日行于天,南北异宜。赫然而炎非其虐,穆然而温非其慈。且今之温者昔之炎者也云何以夏为盾而以冬为衰乎吾侪小人轻愠易喜彼冬夏之畏爱乃群狙之三四自今知之可以无惑居不障户,出不仰笠,暑不言病,以无忘秋阳之德。”公子拊掌,一笑而作。
【注】①无言:内容空洞。②生:发芽。③矧(shěn):况且。④旸谷:传说中日出的地方,亦作“汤谷”。⑤倒景:这里指彩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秋阳之陨群木   陨:折断
B.若予者  若:像
C.方夏潦之***也  ***:过度
D.蚤作而占之  蚤:通“早”,早晨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且今之温者/昔之炎者也云/何以夏为盾而以冬为衰乎/吾侪小人轻愠/易喜彼冬/夏之畏爱/乃群狙之三四/自今知之/可以无惑/
B.且今之温者/昔之炎者也/云何以夏为盾而以冬为衰乎/吾侪小人/轻愠易喜/彼冬夏之畏爱/乃群狙之三四/自今知之/可以无惑/
C.且今之温者/昔之炎者也/云何以夏为盾而以冬为衰乎/吾侪小人轻愠/易喜彼冬/夏之畏爱/乃群狙之三四自/今知之/可以无惑/
D.且今之温者/昔之炎者也云/何以夏为盾而以冬为衰乎/吾侪小人/轻愠易喜/彼冬夏之畏爱/乃群狙之三四自/今知之/可以无惑/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贵族公子要写一篇歌颂秋阳的赋,苏轼听了他的构思后哈哈大笑,认为他出生在富贵之家,出入朝廷,养尊处优,缺乏真实感受,矫情为文,写不出好的作品。
B.本文以《秋阳赋》为题,却花很大篇幅叙述阴雨带给人的苦楚:小船行走城郭,鱼龙游入房屋,霉菌长满用具,等等。抑扬结合,旨在表达对贫困百姓生活的关注之情。
C.文中把夏日阴雨连绵,洪水泛滥,人们在连日的阴雨中困难生活,以及天晴之后人们的欣喜,写得如在眼前,缘于苏轼的亲身经历,亦是他贬居生活的缩影。
D.文章模仿汉赋对话形式,表现了不同境遇的人对于秋阳的不同感触。行文流畅,不可遏制;多用比兴手法,文采出众。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夜违湿而五迁,昼燎衣而三易。是犹未足病也。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