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强基训练:14《促织 》 含答案.doc


高中 高一 下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1页59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强基训练:14《促织 》 含答案.doc
文档介绍:
促织
[基础演练]
1.下列各句中,都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
①昂其直,居为奇货 ②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③翼日进宰 ④而高其直,亦无售者 ⑤靡计不施,迄无济
⑥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 ⑦虫跃去尺有咫
A.①②③④⑦ B.②③④⑤⑥
C.①③④⑤⑦ D.①②④⑥⑦
2.下列有关一词多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笼   
B.责   
C.靡   
D.顾   
3.将下列句中加点词按词类活用类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岁征民间 ②旬余,杖至百 ③成然之 ④得佳者笼养之 ⑤早出暮归 ⑥试使斗而才 ⑦成以其小,劣之 ⑧辄倾数家之产 ⑨而高其直
A.①④⑦/②⑤⑨/③⑥/⑧
B.①④⑤/②⑥/③⑦/⑧⑨
C.①③④/②⑥/⑤⑨/⑦⑧
D.①②⑨/③⑧/④⑥/⑤⑦
4.下列加点词语中,不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成不敢敛户口
B.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
C.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
D.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5.下列句子按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此物故非西产 ②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③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④掭以尖草 ⑤问者爇香于鼎 ⑥既而得其尸于井 ⑦令以责之里正 ⑧折藏之,归以示成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①③/②⑥/④⑦/⑤⑧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D.①④/②⑤/③⑧/⑥⑦
6.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童子,即童生。科举时代,还没考取秀才的读书人,不论年纪大小,都称为“童生”。
B.丁口,即人口。古代成年男子称丁,女子及未满十八岁男子称口。
C.学使,即“提学”,负责一省学校事务,主持岁考、科考两试的官员。凡府、州、县的生员等,每年都要参加岁考。
D.抚军,官名,明清两代巡抚的别称,总管一省的民政和军政。“巡抚”这一官名以“巡行天下,抚军安民”而得名。
[课内精读]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7~10题。
成有子九岁,窥父不在,窃发盆。虫跃掷径出,迅不可捉。及扑入手,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儿惧,啼告母。母闻之,面色灰死,大惊曰:“业根,死期至矣!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儿涕而去。
7.“窥父不在,窃发盆”中“窥”和“窃”从造字法角度看,它们是    字,从字形看都和    有关,因此都有        之意隐含其中。
8.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窃发盆     (2)虫跃掷径出    
(3)斯须就毙     (4)儿涕而去    
9.翻译下列句子。
(1)儿惧,啼告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业根,死期至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一句中的通假字是    ,通    ,与其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
A.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B.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
C.家祭无忘告乃翁 D.尔安敢轻吾射
11.成名好不容易捉到了一只蟋蟀,心中稍感宽慰,文章又让他九岁的儿子出现,这有何作用?与下文有没有照应?若有,在哪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下面是四种对《促织》艺术特点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促织》情节曲折,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B.《促织》全文始终扣住“促织”来叙述故事:皇帝喜爱促织,引出官吏责贡促织,到成名被迫寻找促织,因而引出一系列事件,这些事件无一不与促织有关。
C.《促织》心理描写真实细腻,环境描写生动,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内心活动。
D.《促织》情节安排详略得当,例如,成名三次捕捉蟋蟀,三次斗蟋蟀,繁简各不相同,详略有别。
13.读下面一则与《促织》相关的《野史》,与课文作比较,有哪几处不同?
宣宗(宣德)酷好促织之戏,遣使取之江南,价贵至数十金。枫桥一粮长,以郡遣觅得一头最良者,用所乘骏马易之。妻谓骏马所易,必有异,窃视之,跃出为鸡啄食,惧,自缢死。夫归,伤其妻,亦自经焉。(吕毖《明朝小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对照比较《聊斋志异》有几种不同版本,文字各有出入,试对照阅读下列例子加以比较,作出评价。
1组 a.成妻纳钱案上,焚拜如前人(课本)
b.成妻纳钱案上,焚香以拜(其他版本)
2组 a.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课本)
b.寻之多时,绝无踪迹(其他版本)
3组 a.则气断声吞,亦不复以儿为念(课本)
b.则气断声吞,亦不敢复究儿(其他版本)
答:_____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