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云南省大理州祥云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统测生物试题 含答案.doc


高中 高二 上学期 生物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28页2.75 M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云南省大理州祥云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统测生物试题 含答案.doc
文档介绍:
祥云县2020~2021学年上学期期末统测试卷
高二生物
一、选择题
1. 下列有关原核生物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 DNA B. 原核生物都有染色体
C. 酵母菌、放线菌都属于原核生物 D. 原核生物都是异养生物
2. 下列关于化合物中所含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ATP与核酸中都含磷元素 B. 胰岛素中含氮元素
C. 脂肪与脂肪酶中含硫元素 D. 叶绿素中含镁元素
3.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下列关于人体血浆中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都由相同数目的氨基酸组成 B. 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
C. 都是由内质网直接分泌的 D. 都具有运输氧气的作用
4. 下列生物学实验中,均需要借助染色剂染色和显微镜观察的是( )
①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②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
③观察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
④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
⑤还原糖的鉴定
⑥细胞膜的制备
A. ①③⑥ B. ③④⑤ C. ①④ D. ②⑤
5. 下列关于大分子物质与小分子物质运输方式的叙述,合理的是( )
A. 大分子物质可通过胞吐的方式被排出细胞外
B. 小分子物质都可以自由进出细胞
C. 通过核孔运输的物质都是大分子物质
D. 小分子有害物质不可能进入细胞
6. 甲、乙两图表示酶H浓度一定时,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温度的关系。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甲中反应物浓度为a时,增加酶H浓度能提高反应速率
B. 甲中反应物浓度b时,增加酶H浓度能提高该酶活性
C. 乙中酶H的最适温度为35℃,高于该温度酶H将失活
D. 乙中50℃时,增加酶H浓度,反应速率不会升高
7. 某细胞呼吸抑制剂只抑制线粒体内膜上由ADP变为ATP的过程,不影响其他反应。若用该抑制剂处理肝细胞后,则线粒体会( )
A. 继续消耗O2 B. 停止产生[H]
C. 继续分解葡萄糖 D. 停止产生ATP
8. 在最适温度、一定的光照强度和大气浓度的CO2条件下,菠菜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进行的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图中光反应只包括②ATP的产生和③水的光解两个过程
B. 物质B为ATP、D为NADH,两种物质均参与暗反应
C. 适当提高温度,酶的活性提高,光合速率会增强
D. 提高环境中CO2的浓度,短时间内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升高
9. 下图是一种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某时期的模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时期没有核膜和核仁 B. 该图中含有8条染色体
C. 该图中含有中心体,发出星射线 D. 该图表示有丝分裂中期
10. 下列关于细胞分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分化的细胞,其遗传物质会发生改变
B. 已经分化的细胞也可以获得重新分化的能力
C. 细胞发生分化,其形态和功能可以不发生变化
D. 癌变的细胞,其形态上的变化属于正常的细胞分化
11. 正常情况下,如图所示的精原细胞产生的精子不可能是( )
A. B.
C. D.
12. 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所有的基因都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B. 同源染色体分离时,其携带的成对基因也随之分离
C.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有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
D. 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的基因控制一对相对性状
13. 现有某作物的两个纯合品种:抗病高杆(易倒伏)和感病矮杆(抗倒伏),抗病对感病为显性,高杆对矮杆为显性,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利用这两个品种为亲本进行杂交育种,F2中具有抗病矮杆优良性状且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比例为( )
A. B. C. D.
14. 下列有关生物伴性遗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是与生物性别决定相关的基因
B. 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雌性的基因型种类比雄性的多
C.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的遗传一般与性别相关
D. 性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的患病率,男性多于女性
15. 沃森和克里克默契配合,成功搭建了 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下列关于该模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DNA的基本骨架是由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
B. 由于碱基互补配对,在DNA的双链结构中(A+T)/(C+G)=1
C. DNA的双螺旋结构可以为DNA的复制提供精确的模板
D. DNA中碱基的替换、增添、缺失会引起遗传信息的改变
16. 下列关于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传递与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