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中考专题15 课内文言文阅读(解析版).doc


初中 七年级 上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38页2.73 M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版中考专题15 课内文言文阅读(解析版).doc
文档介绍:
1
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15 课内文言文阅读(解析版)
7—9年级所学文言课文内容的理解,学生就教材中重点篇目重点文段的理解。
文言知识积累。注意文中重点词语的解释和重点句子的翻译
考点:
1.理解常见文言实虚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
3.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4.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5.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题组】
1.【中考湖南郴州卷】文言文比较阅读。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节选自《资治通鉴》)
[乙]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欢声震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选自《列子·汤问》,有删节)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①及鲁肃过寻阳(    ) ②未穷青之技(    )
【答案】(1)①等到  ②穷尽,指学完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义的理解。实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尽量做到解释准确、恰当。注意“始”“引”是古今异义词:才,延伸。
3
(2)文中画线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B.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C.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D.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答案】(2)D
【解析】(2)语句“抚节悲欢声震林木响遏行云”的意思是:(秦青)打着节拍高唱悲歌,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流动的云。据此,正确的句读是: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故答案为D。
(3)翻译下列的句子。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答案】(3)①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②于是薛谭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4)读了甲乙两文,你认为孙权和秦青在劝说艺术上有哪些高妙之处?吕蒙和薛谭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答案】二人都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达到劝人的目的。孙权是现身说法,直言劝说,提出要求,易为人所接受;秦青则不说话,以自身的行动,即演奏的高超技巧让薛谭折服,从而达到劝人的目的。启示:我们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不要满足于眼前所学,只有不断努力学****才能达到更高的目标。
【解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从两文内容来看,孙权和秦青两个人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规劝吕蒙和薛谭。但又有所不同,孙权采用的是现身说法的方法,用自己的亲身感受来劝导吕蒙。这一番娓娓道来的谈话更令人信服。他的谈话是亲切的,朋友式的,具有长者而非王者的风范。而乙文中,秦青则不说话,以自身演奏的高超技巧让秦青折服,从而达到劝人的目的。一个是以理服人,一个是以事实说服人。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2.【中考湖南衡阳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3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又何间焉  ②中间力拉崩倒之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