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020年中考语文之名句默写失分点清零(诗歌).docx


初中 七年级 上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5页40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版-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020年中考语文之名句默写失分点清零(诗歌).docx
文档介绍: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 甫
【原文解读】
八月秋高①风怒号,卷我屋上三②重茅。【1】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④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⑤【2】。(①秋高:秋深。②三:泛指多。③罥:挂。④塘坳:低洼积水的地方。)[来源:学。科。网]
段解:叙写茅屋为秋风所破的情景。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①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②,【3】归来倚杖自叹息【4】。(①忍能:忍心如此。②呼不得:喝止不住。)
段解:写茅草被顽童抱去和诗人的叹惜。
俄顷①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②向昏黑。【5】布衾③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④。【6】床头屋漏⑤无干处,雨脚⑥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⑦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⑧!【7】(①俄顷:不久,一会儿,顷刻之间。②漠漠:阴沉迷蒙。③衾:被子。④裂:使动用法,使……裂。⑤床头屋漏:泛指整个屋子。⑥雨脚:雨点。⑦丧乱:战乱,指安史之乱。⑧彻:彻晓。)
段解:写大雨中长夜沾湿的痛苦。
安得广厦①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②,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③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④!(①安得:如何能得到。广厦:宽敞的大屋。②庇:遮盖,掩护。寒士:“士”原指士人,即文化人,但此处是泛指贫寒的士人们。俱:都。欢颜:喜笑颜开。
【1】诗歌起势迅猛。“风怒号”音响宏大,如闻秋风咆哮;“怒”把秋风拟人化,从而使下一句不仅富有动作性,面且富有浓烈的感情色彩。
【2】“飞”字紧承上句的“卷”,“卷”起的茅草没有落在屋旁,却随风“飞”走。“卷”“飞”“渡”“洒”“挂罥”“飘转”组成一幅幅鲜明图画,体现出一位衣衫单薄、破旧的干瘦老人对大风破屋的焦灼和怨愤之情。
【3】是前一节的发展,也是对前一节的补充,描写了小孩子们因为家贫抱走茅草的行为和诗人无能为力的悲凉。
【4】总收一、二两节写诗人的悲伤和世风的薄凉。
【5】渲染暗淡愁惨的氛围,烘托诗人暗淡愁惨的心境。
【6】不仅写出布被又旧
③见:通“现”,出现。④足:值得。)[来源:学#科#网Z#X#X#K]
段解:抒怀,写出诗人胸怀大众、心系国家的忠心。
又破,更为下文写屋破漏雨蓄势。
【7】“自经”两句,一纵一收:一纵,从眼前的处境扩展到安史之乱以来的种种痛苦经历,从风雨飘摇中的茅屋扩展到战乱频仍、残破不堪的国家;一收,又回到“长夜沾湿”的现实。忧国忧民,加上“长夜沾湿”,怎能入睡呢?“何由彻”和前面的“未断绝”照应,表现了诗人既盼雨停,又盼天亮的迫切心情。而这种心情,又是屋破漏雨、布衾似铁的艰苦处境激发出来的。于是由个人的艰苦处境联想到其他人的类似处境,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全诗的结尾。
【易错点拨】
①罥:上边是“罒”、下面是“肙”。
②坳:左边是“土”,不要写成“拗”等。
③燥:左边是“火”,不要写成“躁”等。
【参考译文】
八月里秋深,狂风怒号,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嘴唇干燥也喝止不住,回来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像墨一样黑,深秋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