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中考三、《爱莲说》.docx


初中 七年级 上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7页80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版中考三、《爱莲说》.docx
文档介绍:
三、爱莲说❶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❷。水里、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喜爱的有很多。 甚:副词,很。 晋陶渊明 ❸独 ❹爱菊。东晋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自李唐 ❺来,世人 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 ❻自从唐朝以来,世人( 都 )很喜爱牡丹。我只喜爱莲花,( 因为它 )从河沟、池塘里积存的污泥中
而不染 ❼,濯清涟而不妖 ❽,中通外直 ❾,不蔓生长出来却不沾染( 污秽 ),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莲的柄 )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
不 枝 ❿,香远益清 ⓫,亭亭净植 ⓬,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⓭焉 ⓮。不旁生枝茎,香气远闻更加清芬,洁净地挺立( 在水中 ),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赏玩啊。
予:我。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际意义。益:更加。
予谓菊,花之隐逸 ⓯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人。
谓:认为。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噫 ⓰!菊之爱,陶 后 鲜 ⓱有闻。莲之爱,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
同予者 何 人 ⓲?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⓳。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应当人很多了。 矣:语气词,表肯定的语气。
赏析评点
第1段:以陶渊明爱菊花和世人爱牡丹为衬托,表明自己独爱莲花;并描绘莲花的形象,赞美莲花高洁、质朴、正直、芳香和清高的特质。
将莲花人格化,赋予莲花美好高贵的品格。
第2段:与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相比较,点明莲花“君子”的象征意义,表现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表达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风的唾弃。
以菊、牡丹衬托莲,形成对照,突出主旨。
❶选自《周敦颐集》卷三。周敦颐( 1017—1073 ),字茂叔,道州营道( 今湖南道县 )人,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❷〔蕃( fán )〕多。
❸〔陶渊明( 365—427 )〕一名潜,字元亮。浔( xún )阳柴桑( 今江西九江附近 )人,东晋诗人。
❹〔独〕只。
❺〔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❻〔淤( yū )泥〕河沟、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❼〔染〕沾染( 污秽 )。
❽〔濯( zhuó )清涟( lián )而不妖〕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濯,洗。涟,水波。妖,艳丽。
❾〔中通外直〕( 莲的柄 )内部贯通,外部笔直。
〔不蔓不枝〕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蔓、枝,都是名词用作动词。
〔香远益清〕香气远闻更加清芬。
〔亭亭净植〕洁净地挺立。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竖立。
〔亵( xiè )玩〕靠近赏玩。亵,亲近而不庄重。
〔焉〕语气词。
〔隐逸〕隐居避世。这里是说菊花不与别的花争奇斗艳。
〔噫( yī )〕叹词,表示感慨。
〔鲜( xiǎn )〕少。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宜乎众矣〕应当人很多了。宜,应当。
一、内容主旨
本文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层层深入,表达对莲花的赞美,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品德。
二、结构图解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