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桃花源记 陶渊明
【2016年与《醉翁亭记》对比考查】
第一部分( 第1段 ):发现桃花源。写渔人发现桃花林的经过和沿途所见的绮丽景色,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
“忘”“忽逢”“甚异”“欲穷”相承接,生动地揭示出渔人一连串的心理活动,设下悬念,引出下文。
第二部分( 第2~3段 ):进入桃花源、做客桃花源。
第2段:描写桃花源中美好的生活图景。这幅图景同当时的现实社会形成强烈的对照。
“豁然开朗”总写渔人的感受。接着写桃花源中人的生活环境和社会风尚。景物优美雅致,气氛宁静融洽,生活井井有条,人们共享欢乐。
第3段:写桃花源中的社会风尚,表现桃花源中人的淳朴、真诚和善良。
“乃大惊”写出桃花源中人见到陌生人时的惊异。
交代桃花源中人来到此地的原因。
叙写渔人在桃花源中做客、辞别的经过。
第三部分( 第4~5段 ):离开桃花源和复寻桃花源。
第4段:写渔人离开桃花源后,带领太守的人前来寻找桃花源未果的情形,增添了桃花源的神秘色彩,也暗示了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
第5段:交代故事的结局。刘子骥寻访桃花源而不得和此后再无探寻者,使桃花源更显神秘,再次暗示这是一个虚构的无法实现的理想世界。
❶选自《陶渊明集》卷六。
❷〔太元〕东晋孝武帝年号( 376—396 )。
❸〔武陵〕郡名,今湖南常德一带。
❹〔缘〕沿着,顺着。
❺〔鲜美〕新鲜美好。
❻〔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
❼〔缤纷〕繁多的样子。
❽〔异〕惊异,诧异。这里是“对……感到惊异”的意思。
❾〔欲穷其林〕想要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穷,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