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第13课 《植树的牧羊人》教案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doc


初中 七年级 上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4页173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第13课 《植树的牧羊人》教案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doc
文档介绍:
植树的牧羊人 
教学目的:
1.学会圈点勾画,概括主要内容。
2.理解牧羊人的品格,理解牧羊人奇迹的意义。(重点)
3.理解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环境描写的作用,学****对比手法。(难点)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情景激趣
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有一个人,他能把荒漠变绿洲,他能给予一万多人幸福,他是谁呢?
他就是让·乔诺笔下的牧羊人艾力泽·布菲!
让.乔诺(1895~1970),生于法国普罗旺斯地区马诺斯克市,法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
校正读音,积累词语:
坍(tān)塌   废墟(xū)  缝隙 (xì)  琢( zuó)磨
探究生趣
一、奇人
1、文章开头说:“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你认为文中哪些语句照应了这句话?从全文内容看,牧羊人艾尔泽·布菲种了多少年的树?
文中“1913年”,“1920年”,“1945年”,从前至后整整三十多年时间,表明时间之长;而对牧羊人几十年植树造林的关注则表明了作者对他的敬佩和感动,这些照应了那句话。共种了35年。从1910年到1945年。
二、奇事
1、他创造了什么样的奇迹?
(方法: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情,怎么做的,结果如何,有何意义或影响)“牧羊人”一个人用双手和毅力将法国普罗旺斯地区阿尔卑斯山荒芜之地变***们安居乐业的田园。
2、他是怎么做到的?(找原文句子回答)他有什么秘诀?(性格、品质)
(1)牧羊人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了一堆橡子,散在桌上。接着,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起来。
明确:动作描写(细节描写),写出“牧羊人”选橡子时一丝不苟的态度,生怕有一颗发不了芽,与下文种橡子时的“轻轻地放”“仔细地盖”相照应,也为下文橡树长大成林作了铺垫。
(2)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然后,他轻轻地往坑里放一颗橡子,再仔细盖上泥土。
明确:运用动作描写,“轻轻地放”“仔细地盖”生动传神地写出牧羊人对橡子的爱惜,种树的认真,也蕴含着我对“牧羊人”的敬佩。
(3)我问他,这块地是你的吗?他摇摇头说,不是。那是谁的地?公家的,还是私人的?他说不知道。看起来他并不在意。他只是一心一意地把一百颗橡子都种了下去。
明确:高尚无私,种树纯粹是为了拯救大地,而不是为了增加自己的财富。
(4)他说,这地方缺少树;没有树,就不会有生命。他决定,既然没有重要的事情做,就动手种树吧。
明确:目标远大而高尚。
……
三、奇法
1、写牧羊人除了正面描写,还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侧面描写)即我对牧羊人的评价。
(1)“如果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还给这世界留下了许多了许多,那就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
明确:慷慨无私
(2)他显得自信、平和。在我眼里,他就像是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牧羊人”比作“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在处境非常困难时遇到“牧羊人”的欣喜之情。
(3)第17段(奇迹)
(4)末尾段(伟大、毅力、无私、敬佩,他做到了只有上帝才能做到的事。)
(5)“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帝一样创造。”
“毁灭”指一战二战给人们和环境带来的灾难,“创造”指“牧羊人”植树使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含蓄地表明作者对战争的批判,对牧羊人植树深切地赞美之情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