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考点29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备战2020年中考语文考点一遍过.doc


初中 八年级 上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1页388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版考点29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备战2020年中考语文考点一遍过.doc
文档介绍:
所谓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就是理解诗歌所描绘的内容,把握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分析其深层内涵及社会意义;所谓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对作者对诗歌中的景物、人物、事件等的态度进行评价,包括对作者在诗歌中所表现的观点的进步性和局限性进行评价。
综观近年来的中考语文试卷可知,中考对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考查,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古代诗歌内容、主旨的评价;二是对作者思想感情的评价;三是对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评价。
中考对本考点的考查形式主要有:1.判断式。如诗(词)中的某词(某句、某联)表达(蕴含、寄托)了什么思想感情等。2.分析式。即在明确诗歌的感情特点的前提下,要求考生结合诗歌中的形象或表达技巧进行分析。3.评价式。就是要求考生针对某人对某诗(词)的评价进行分析评判。
考生在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时,必须明确诗歌的表层意思与深刻含意,要立足于对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赏析,善于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地揣摩思考,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思想倾向。在鉴赏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时,考生须注意理解要全面,评价要全面、准确、客观,不要犯片面性或绝对化的错误。预计2018年中考对该部分的考查会有所加强,考生应引起重视。
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答案】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诗人笔锋一转,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并反用陆游的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充分表达了诗人的壮怀,成为***名句。所以所抒发的思想感情为
:落花有情,死而不已,化作春泥也护花。诗人以落花有情自比,表达自己虽前途不畅也不忘报国的情怀。
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天平山中
(明)杨基
细雨茸茸①湿楝②花,南风树树熟枇杷。
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
【注】①茸茸(róng):小雨又细又密又柔和的感觉。②楝(liàn):植物名称,春夏之间开淡紫色的小花。
三、四两句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
【答案】“徐行不记山深浅”,流露出诗人悠然自得的闲适心情,“一路莺啼”与上文中的“茸茸”“树树”相辉映,不仅有色,而且有声,把天平山的春天写得充满野趣,十分热闹,同时,诗人在漫游时忘了路程,忘了时间,这又从另一个侧面衬托出了景色之美,表达诗人对大自然(或天平山)美景的喜爱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能力。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分析诗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诗人沿着山路徐徐而行,不知道自己走了多远,只听得满耳莺啼,不知不觉中却已回到了家门口。隐隐流露出来的那种悠然自得的闲适心情;“一路莺啼”与上文中的“茸茸”“树树”相辉映,写出景色之美。同时,诗人在漫游时忘了路程,忘了时间,又侧面衬托出了景色之美,景中含情,表现了对天平山春色的喜爱、留恋之情。
3.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的题目。
〔中吕〕普天乐
滕 宾
柳丝柔,莎茵细。数枝红杏,闹出墙围。院宇深,秋千系。好雨初晴东郊媚。看儿孙月下扶犁。黄尘意外,青山眼里,归去来兮。
有人认为这首元曲主要表达了闺中思妇伤春的幽怨之情,你同意吗?请结合这首元曲说说你的看法。
【答案】示例:不同意。第一,这首曲子虽有“数枝红杏,闹出墙围”的景物描写,但这只是作者在展现美丽的春景,其后的“好雨初晴东郊媚”更印证了这一点;第二,“看儿孙月下扶犁”“青山眼里,归去来兮”等句,显然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隐士生活的向往。所以结合全曲来看,此曲根本不存在“闺中思妇伤春的幽怨之情
”。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考生通过分析可知,该元曲从开头到“闹出墙围”,描写的是美丽的春景;“院宇深,秋千系”写出了作者理想的居住环境;“好雨”两句则蕴涵着作者的无限喜悦,交代了作者追求的思想境界;“青山眼里,归去来兮”则鲜明地传达出作者热爱田园、向往归隐的思想。可以说这首元曲中没有丝毫“闺中思妇伤春的幽怨之情”。考生在解答该题时可分两步走:第一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