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诗词三首(教师版)-中考真题集锦之课内诗词(全国通用).doc


初中 八年级 上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6页195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版诗词三首(教师版)-中考真题集锦之课内诗词(全国通用).doc
文档介绍:
专题7:九上诗词三首
一、(2020·江苏徐州·中考真题)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的人生态度,后人常用来揭示______________的哲理。
2.请简要赏析“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两句诗。


【答案】
1.乐观(旷达)进取、积极向上; 新陈代谢(或者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2.运用“闻笛赋”“烂柯人”两个典故:向秀闻笛声思嵇康作《思旧赋》,王质观棋,棋局终了,斧柄朽烂,已过百年。写出自己孤身归来,友人多已离世的境况,表达物是人非、无限悲痛怅惘之情。(意思对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诗句的理解。回答本题应当对诗歌内容和写作背景有一个大体的了解。“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一切景语皆情语,表现了作者积极乐观的精神,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因为这两句诗形象生动,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以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寄寓了新陈代谢的进化思想。
2.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赏析古诗句,可以从以下角度思考:找富有表现力的“诗眼”,剖析古诗的思想内容,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领悟古诗词的意境等。本诗歌中,“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运用了两个典故。一是“闻笛赋”,指曹魏后期向秀的《思旧赋》。向秀与嵇康、吕安是好友,嵇康、吕安为司马氏杀害,向秀经过两人旧居时,听到邻人吹笛子,其声“慷慨”激昂,向秀感音而叹,写了《思旧赋》来表示对嵇康、吕安的怀念。另一是“烂柯人”,据《述异记》所载,晋人王质入山砍柴,见二童子对弈,他观棋至终局,发现手中的“柯”(斧头的木柄)已经朽烂了。王质下山,回到村里,才知道已经一百年过去了,同时代的人都已死尽。“怀旧”句表达了诗人对受害的战友王叔文等的悼念,“到乡”句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物是人非的感叹。用典贴切,感情深沉。“乡”指洛阳。一本作“郡”,郡指扬州。扬州是当时淮南节度使的治所,而和州是隶属于淮南道的。
参考译文:
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去旧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敬宗宝历二年(公元826年),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返回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返洛阳,二人在扬州初逢时,白居易在宴席上作诗赠与刘禹锡,刘禹锡写此诗作答。
二、(2020·湖北孝感·中考真题)阅读以下甲乙两首词,完成小题。
(甲)水调歌头
苏 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A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定风波
苏 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B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3.甲词中加点的“婵娟”在词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词共同体现了苏轼哪种可贵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中划波浪线的A.B两句具体阐述。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