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唐诗五首(教师版)-中考真题集锦之课内诗词(全国通用).doc


初中 八年级 上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6页156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版唐诗五首(教师版)-中考真题集锦之课内诗词(全国通用).doc
文档介绍:
专题4:八上唐诗五首
一、(2020·河南初三学业考试)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描写的景象前后三变,先是明丽如画,接下来神异渺茫,最后归于朦胧凄迷,风貌有别,诗意也生波澜。
B.诗作以“愁”字收篇,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照应开头,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
C.颈联写登高所见,境界阔大,色彩鲜明。两句对仗工整,各用一个叠词,声调铿锵,音韵清朗,富于音乐美。
D.该诗不仅写景,还有抒情。前四句抒写了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后四句描绘了登楼所见,烘托思乡之情。
【答案】
1.描绘了作者晴日在黄鹤楼所观之景:在阳光的照耀下,长江对岸的汉阳平野上树木清晰可见;江中的鹦鹉洲上,芳草茂盛,一派生机勃勃的自然美景。
2.A
【解析】
1.考查描绘诗中画面的能力。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本句主要景物有“晴川”“树”“芳草”“鹦鹉洲”,加上联想和想象可以这样描绘:阳光灿烂,江边一片明朗,汉阳一带的树木清晰秀雅;江中的鹦鹉洲上,芳草青葱,郁郁苍苍,这是多么清新美好的景致啊。
2.A选项有误。这首诗描写的景象前后三变,首先是神异渺茫(前两联的昔人黄鹤,杳然已去),再是明丽如画(颈联的晴川草树,历历在目,萋萋满洲),最后归于朦胧凄迷(尾联的日暮烟波)。故选A。
二、(2020·湖北十堰·中考真题)阅读古代诗歌,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3.下列选项中对本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点题,以叙事为主,交代地点和事由,用语简洁。
B.颔联以移动的视角描写景物变化,是诗人行舟观景时的真实体验。
C.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思乡之叹,直接表达诗人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D.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期出蜀至荆门时所作,写出了诗人心境的变化。
4.颈联描绘了“水中映月图”和“天边云霞图”两幅画面,请任选一幅进行赏析。


【答案】
3.C
4.选择图画一。示例一:以静观的视角,描绘朗月映照下的夜景,写出江水的澄澈明净,表现作者喜悦开朗的心境。示例二: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明月映入水中,如同飞下的天镜,写出江水的澄澈明净,抒发诗人出游的欣喜之情。示例三:“飞”字状写诗人出蜀入楚(见到宽广而平静的江面)时激动、兴奋的心情,是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的体现(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选择图画二示例一:以静观的视角,描写黄昏时江上云霞的变幻多姿,令人陶醉。示例二:描绘黄昏的风景,云霞飘飞如同海市蜃楼一般变幻多姿,表现诗人喜悦心情。
【解析】
3.C.有误。“直接表达”错误。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故乡水拟人化,借写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恋不舍送我远别故乡,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
4.本题考查赏析诗句。从颈联中任选一句赏析即可。如“月下飞天镜”一句。晚上,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展现江岸辽阔,一幅“水中映月图”,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又如“云生结海楼”一句。黄昏时分,仰望天空,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这正是从荆门一带广阔平原的高空中和平静的江面上所观赏到的奇妙美景。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