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卷20-【人教版】备战2021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四川成都专用)(解析版).docx


初中 八年级 上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3页46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卷20-【人教版】备战2021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四川成都专用)(解析版).docx
文档介绍:
黄金卷20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萦带(yǐng) 校补(jiào) 群蚁排衙(yá)
B.浊流(zhuó) 字帖(tié) 掷地有声(zhì)
C.凹凼(dàng) 伛偻(yǔ) 马革裹尸(guǒ)
D.山涧(jiàn) 抹杀(mó) 心会神凝(níng)
【答案】C
【解析】A.萦带(yǐng) ——yíng;B.字帖(tié)——tiè;D.抹杀(mó)—— mǒ;故选C。
2.下面没有错误的字的一个句子是( )
A.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建的判断。
B.啊!黄河!你一泄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C.我想起红布似的高梁,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
D.我流着一大串涎水,张嘴在青石板上啃,结果啃了一嘴泥沫子。
【答案】D
【解析】A.稳建——稳健;B.一泄万丈——一泻万丈;C.高梁——高粱;故选D。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一些鲜为人知的事,他都知道,所以大家叫他“百事通”。
B.安徒生的童话故事很感人、很细腻,并且脍炙人口、妇孺皆知。
C.成都有秀丽如画的九寨沟、繁花似锦的古街锦里、中国文学史上的“圣地”……令人目不窥园,流连忘返。
D.人民群众对社会上以权谋私、***受贿等不正之风深恶痛疾。
【答案】C
【解析】A.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使用正确;B.妇孺皆知,意思就是妇女和小孩都知道,指某件事物众所周知,流传得很广。使用正确;C.目不窥园,形容专心致志,埋头苦读。这句应用形容美景很多,眼睛看不过来的“目不暇接”;D.深恶痛疾,深切地憎恨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使用正确;故选C。
4.下面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四川自古以来人杰地灵,著名作家巴金的故乡就是四川成都人。
B.读者深受喜爱的杨绛先生,不凡的一生中,留下了大量文风质朴、寓意深刻的作品。
C.童年时代小伙伴们快乐的歌声、活泼的身影,至今还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D.我们之所以要求学生坚持锻炼身体,是因为锻炼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磨炼学生的意志。
【答案】D
【解析】A.主语“故乡”与宾语“四川成都人”搭配不当,删去“的故乡”或“人”;B.语序不当,将“读者”与“深受”互换位置;C.“歌声”与“浮现”搭配不当,可删去“快乐的歌声、”;故选D。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得:同“德”,感激
B.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停止
C.主人日再食 再:再一次
D.腰白玉之环 腰:在腰间佩戴
【答案】C
【解析】C.句意:主人每天提供两顿饭。再,两顿。故选C。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乡为身死而不受 或异二者之为
B.足肤皲裂而不知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C.得之则生 当余之从师也
D.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答案】B
【解析】A.介词,为了\名词,心理活动;B.表转折,却\表转折,却C.代词,指代一箪食一豆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