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中考专题24 作文的语言训练(解析版).doc


初中 八年级 下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9页432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版中考专题24 作文的语言训练(解析版).doc
文档介绍:
专题24 作文的语言训练(解析版)
班级 姓名 完成情况
【写作概要】
语言,是人与人交流的工具。无论是口头的言语表达,还是书面的文字叙述,这些都离不开遣词造句,离不开语言的灵活运用。中考作文的写作,我们关注了作文的布局谋篇、构思立意、开篇结尾等等,而最终作文与读者建立联系的桥梁就是语言。精彩的语言能给阅卷老师留下刻骨铭心的印象,也能激发阅卷老师对作文的兴趣,从而获得作文高分奠定基础。
我们来看看湖南株洲市中考语文作文评分标准:
等级
内容
语言
结构
一类卷
(54~60分)
材料充实,感情真切,有较强的说服力或感染力。
行文流畅语言生动准确
结构严谨层次清晰
二类卷
(44~53分)
中心明确,材料具体。
文从字顺语言基本准确
结构紧凑层次分明
三类卷
(36~43分)
文章有中心,材料较具体。
语言基本通顺有少量语病
结构完整层次尚清楚
四类卷
(24~35分)
中心不明确,内容空泛。
语病较多
结构层次较混乱
五类卷
(24分以下)
生搬硬套,文不对题。
文句不通
结构非常杂乱。
作文的评分细则一目了然,从应试角度而言,作文中能够运用精彩用语言,是我们获得高分的重要砝码之一!
【写作指导】
方法一:巧妙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加文本语言的美感。
修辞手法运用最多的是比喻、拟人和排比这三种。修辞手法不仅可以使我们的文章生动形象有趣,同时也使语言富有文采,使表达的观点入木三分。
比如:
中秋夜,正有一轮明月悬挂夜空,月光如水,无遮无拦。天地间一片澄澈,透明如水晶。清风拂过,窗前树影婆娑,月光水银般荡漾流转,轻柔无声。(选自《中秋望月》)
【解析】这段文字巧妙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皎洁明亮的月光生动形象的描写出来,给人意境之美,仿佛读者被一缕缕阳光笼罩,给人身临其境之感,使笔尖的世界更加绚丽多彩。
比如:
朱自清《春》就描绘出了一幅绚丽多姿的春花烂漫图“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解析】作者运用拟人、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春天百花争艳的景色美。
方法二:引用名言警句,增加文章的诗情画意。
诗词歌赋、名人名言都是语言的精华,它们洗练简洁、蕴含哲理、朗朗上口。写作中,可以广泛引经据典,增加文章的说服力和文化气息。我们可以运用书本上我们学过的诗句,或者文言文中的名句,或者课外积累的名人名言都可以。
比如:
没有灯红酒绿的繁华,没有车水马龙的喧嚣,没有尔虞我诈步步为营,只有人情冷暖时态炎凉,只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幽静,“想看而不厌,只有敬亭山”的超脱,“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生机勃勃。(选自《恬静的自然之美》)
【解析】这段文字旁征博引,灵活运用诗句,写出大自然的恬静之美,紧扣主题,笔调优美,文化底蕴浓厚。
方法三:运用接地气的口语,增加文章的亲切感。
口语能拉进读者和作者之间的距离,让人找到“家”的感觉,使叙述的事情更真实、更亲切。
比如:“起床啊,瘦子!”听到“小胖”的“河东狮吼”,我连忙抓起衣服往身上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