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02 人教版-蒹葭-2020年中考语文之名句默写失分点清零(诗歌).docx


初中 八年级 下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4页30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02 人教版-蒹葭-2020年中考语文之名句默写失分点清零(诗歌).docx
文档介绍:
蒹 葭
《诗经·秦风》
【原文解读】
蒹葭苍苍①,白露为霜②。【1】
所谓③伊人,在水一方④。
溯洄⑤从⑥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⑦,宛⑧在水中央。【2】
蒹葭萋萋⑨,白露未晞⑩。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11。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12。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13。
蒹葭采采14,白露未已15。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16。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17。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18。【3】
(①苍苍:茂盛的样子。②为:凝结成。③所谓:所说的。④一方:那一边。⑤溯洄:在河边逆流向上游走。⑥从:追寻。⑦宛:宛然,好像。⑧萋萋:茂盛的样子。⑨晞:干,晒干。⑩湄:水和草交接的地方,也就是岸边。12跻(:升,高起,指道路越走越高。13坻:水中的沙滩。14采采:繁盛的样子。15已:止。16涘:水边。17右:迂回曲折。18沚:水中的沙滩。)
【1】采用了比兴手法,以对蒹葭的景色描写为起兴,引出诗人对伊人的思念之情。
【2】采用借事抒情的手法,表现抒情主人公寻找伊人的艰难。
【3】诗歌描写了哪些景物?有何特点?
芦苇——丛生茂密。因秋来而变黄,因霜袭后会发白。秋风摇曳中更添凄凉。  
白露秋霜——洁白,晶莹,触感是凉的。
河畔道路——崎岖难行,险阻重重。
秋水——柔和,沉静,澄明,清冷。成语有望穿秋水 一汪秋水。
晓雾——拂晓之时水边晨雾朦胧更添迷离之感。
【4】诗歌通过意象营造了清冷、孤寂、凄美、迷离的意境特征。
【易错点拨】
①蒹葭:两个字上边都是“艹”,下边分别是“兼”“叚”。
②晞:左边是“日”、右边是“希”。
③坻:左边是“土”、右边是“氐”,不要忘记“氏”下面的点。
【参考译文】
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诗歌鉴赏】
东周时的秦地大致相当于今天的陕西大部及甘肃东部。其地“迫近戎狄”,这样的环境迫使秦人“修****战备,高尚气力”(《汉书·地理志》),而他们的情感也是激昂粗豪的。保存在《秦风》里的十首诗多写征战猎伐、痛悼讽劝一类的事,似《蒹葭》《晨风》这种凄婉缠绵的情致却更像郑卫之音的风格。
诗中“白露为霜”给读者传达出节序已是深秋了,而天才破晓,因为芦苇叶片上还存留着夜间露水凝成的霜花。就在这样一个深秋的凌晨,诗人来到河边,为的是追寻那思慕的人儿,而出现在眼前的是弥望的茫茫芦苇丛,呈出冷寂与落寞,诗人只知道所苦苦期盼的人儿在河水的另外一边。从下文看,这不是一个确定性的存在,诗人根本就不明伊人的居处,还是伊人像“东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的“南国佳人”(曹植《杂诗七首》之四)一样迁徙无定,也无从知晓。这种也许是毫无希望但却充满诱惑的追寻在诗人脚下和笔下展开。把“溯洄”“溯游”理解成逆流而上和顺流而下或者沿着弯曲的水道和沿着直流的水道,都不会影响到对诗意的理解。在白居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