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2021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分册梳理训练 (3).docx


初中 八年级 下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61页1007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版-2021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分册梳理训练 (3).docx
文档介绍:
统编教材文言文分册梳理训练
九年级(下)
第32篇 鱼我所欲也(2011课标)
《孟子》
课文原文
教参译文(加粗字词为教材课下注释)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wù),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大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也是我所憎恨的,(但)我所憎恨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祸患我不躲避。假如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什么(手段)不可以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方法,哪一种不可以采用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方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憎恨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cù)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踩踏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会因轻视而不肯接受。∥优厚的俸禄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所认识的穷困的人感激我吗?先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先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先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为了所认识的穷困的人感激我却接受了: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
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固有的羞恶之心。
【思维导图】
【写作特色】(1)类比说理。文章开头类比说理,用“鱼与熊掌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的同理类比提出“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2)语言特色。本文行文流畅,论证严密;引譬设喻,生动形象;排比铺陈,气势恢弘。体现了《孟子》一书的文笔特点。
【现实意义】“舍己”已不限于舍弃生命,也包括与生命同等重要的个人利益。“取义”也已不限于正义,包括正义在内的一切公义。在人生的道路上,会面临许多重要的抉择,我们应该以“义”为重。只有这种精神在每个人心中牢牢地扎根,我们的国家才会更有希望,我们的民族才能崛起。
知识梳理
一、重点字词句归纳
1. 通假字
(1)故患有所不辟也
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________________。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________________。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________________。
(4)乡为身死而不受
________通________,意思:________________。
2. 古今异义
(1)一箪食,一豆羹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豆子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计时器具
(3)万钟于我何加焉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
(4)是亦不可以已乎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已经
3. 词类活用
动词用作名词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原意为:生存,句中意为:________________。【F】
4. 一词多义
二者不可得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