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湖心亭看雪❶张岱
崇祯五年 ❷十二月,余住西湖。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 余:我。 大雪三日,湖中 人鸟大雪接连下了三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
声俱绝。声音都消失了。 俱:都。绝:消失、沉寂。 是日更定 ❸矣,余拏 ❹一小舟,拥毳衣炉火 ❺,这一天晚上八时左右,我撑着一条小舟,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
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 ❻,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独自前往湖心亭观赏雪景。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空、云层、远山和湖水,上上下下全都是
白,白茫茫的, 一白:全白。一,全。 湖上影子,惟长堤 一 痕❼、湖心亭湖上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 的 )一道痕迹、湖心亭的
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一点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 的 )两三个人影罢了。 惟:只有。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到了湖心亭上,( 看见 )已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仆正把酒炉上的酒烧得滚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❽!”拉余同饮。( 他们 )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西湖之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 于是 )拉着我一同饮酒。
余强饮三大白 ❾ 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❿。我尽力地喝了三大杯酒后( 和他们 )道别。问他们的姓氏,( 得知他们 )是金陵人,客居此地。
金陵:今江苏南京。客:名词作动词,客居。 及下船,舟子 ⓫喃喃曰:“莫说相公⓬痴,等到( 我回来 )下船的时候,( 听到 )船夫低声说道:“不要说相公您痴,
更有痴似相公者。”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啊。” 莫:不要。
赏析评点
第1段:写西湖雪景,用白描的手法勾画出一幅水墨隐约、笔调空灵的“西湖雪景图”。
一个“独”字充分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
“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使用白描的手法,按照由远及近、由大及小的次序勾勒,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意境悠远脱俗,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
第2段:写湖心亭赏雪时的奇遇,表现出作者超凡脱俗的闲情雅致。
湖心亭上遇知音。作者写“见余大喜”,即写自己“大喜”,运用反客为主的写法,足见其用笔之独到。
作者借舟子的一个“痴”字点题,表现他特有的感受,展示他钟情山水、淡泊孤独的独特个性,同时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心中的淡淡愁绪。
❶选自《陶庵梦忆》卷三。张岱( 1597—1689 ),字宗子,号陶庵,山阴( 今浙江绍兴 )人,明末清初文学家。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湖心亭,在杭州西湖中的一个小岛上。
❷〔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崇祯,明思宗朱由检年号( 1628—1644 )。
❸〔更( gēng )定〕晚上八时左右。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旧时每晚八时左右,打鼓报告初更开始,称为“定更”。
❹〔拏( ná )〕撑( 船 )。
❺〔拥毳( cuì )衣炉火〕裹着裘皮衣
服,围着火炉。拥,裹、围。毳,鸟兽的细毛。
❻〔雾凇( sōng )沆砀( hàngdàng )〕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雾凇,天气寒冷时,雾冻结在树木的枝叶上形成的白色松散冰晶。沆砀,白汽弥漫的样子。
❼〔长堤一痕〕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