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三峡❶郦道元
自 ❷三峡七百里 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❸。在三峡的七百里( 江流 )中,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 七百里:约合现在的两百公里。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 ❹亭午 ❺夜分 ❻,不见曦月 ❼。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 就 )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自:如果,假如。非:不是。亭:正。
至于夏水襄陵 ❽,沿溯阻绝❾。或到了夏季,江水漫上山陵,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有时遇到
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❿,暮到江陵 ⓫,其间千二百里,皇帝有命令要急速传达,这时早晨( 坐船 )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可到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多里,
虽 乘 奔 ⓬ 御风,不以疾 ⓭也。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或:有时。宣:宣布、传达。虽:即使。疾:快。
春冬之时,则素湍 ⓮绿潭,回清 ⓯倒影,在春、冬两个季节,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 各种景物的 )影子。
清荣峻茂 ⓲,良 ⓳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很有趣味。
每至晴初 ⓴ 霜 旦( 21 ),林寒涧 肃 ( 22 ),常有高猿长啸,( 秋天, )每逢天刚放晴或者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凄寒,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
属引 ( 23 )凄异 ( 24 ),空 谷传 响 ( 25 ),哀转 ( 26 )久绝。故渔者歌曰:声音接连不断,凄惨悲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凉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所以渔人唱道:
“巴东 ( 27 )三峡巫峡长,猿 鸣三声泪沾裳。”“巴东三峡中巫峡最长,猿猴啼叫了几声,泪水沾湿了衣裳。” 绝:消失。
赏析评点
第一部分( 第1段 ):写三峡的山。
先写山的连绵不断,再写山形之高和挺拔险峻,最后从侧面进一步渲染山峰的险峻。
第二部分( 第2~4段 ):写三峡夏季、春冬、秋季的情景。
第2段:写夏季三峡水涨流速,交通阻断。
“襄陵”“阻绝”写夏水的凶险,水涨路绝;“朝发”“暮到”“千二百里”则写夏水的迅疾。
第3段:写春冬季节三峡水退潭清,风景秀丽。
先写俯视江中所见,再写仰视山上所见。最后以“清荣峻茂”状写四种景物,且各具特色,导出作者心境。
第4段:写秋天三峡水枯气寒,猿鸣凄凉。
以“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烘托三峡秋景的凄凉。
引用渔歌衬托三峡深秋的清幽寂静,既是对秋景的总结,又引起缠绵的愁思。
❶节选自《水经注校证》卷三十四。题目是编者加的。三峡,瞿( qú )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郦道元( 约470—527 ),字善长,范阳涿( zhuō )县( 今河北涿州 )人,北魏地理学家。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为补充发展,自成巨著。全书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由于当时南北分裂,此书记北方河流
,综合运用了文献资料与作者实地考察的成果;涉及南方江河,则博采他人记述,精心选择,细致加工,融汇成文。
❷〔自〕于。这里是“在”的意思。
❸〔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