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页,共20页 第1页,共20页 5.2 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稻一萍一鱼”是一种常见的生态农业模式。在该系统虽有危害水稻的病菌、害虫和杂草,但鱼的活动可起到除虫、松土和增氧的作用,红萍体内的固氮蓝藻可促进红萍和水稻生长。下列关于该生态农业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水稻和红萍分层分布,能提高光能利用率 B. 水稻和病菌的种间关系为寄生关系 C. 水稻和杂草的种间关系为竞争关系 D. 水稻、害虫、杂草、鱼组成一个生物群落 下图为某农业生态工程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建立沼气池可提髙人类对光合产物中的能量利用率 B. 沼渣、沼液还田的主要目的是为农作物提供有机物 C. 该生态工程中应用了物质的良性循环技术 D. 该生态工程的设计体现了整体性原理 从根本上达到造林和护林目的的措施是() A. 生态与社会****惯相结合 B. 生态与法律制度相结合 C. 生态与经济相结合 D. 经济与法规相结合 某块耕地退耕还林后,经历了草地、灌木、森林阶段的演替。P为生产者同化的太阳能总量,R为所有生物总呼吸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退耕还林是有利于提高生物多样性、改善环境的生态工程 B. 群落演替过程中,P和R都逐渐增大,森林阶段P/R小于1 C. 从灌木演替到森林阶段的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保持相对稳定 D. 群落演替到草地阶段,只具有水平结构,不具有垂直结构 庭院生态工程是一种小型农业生态工程,其核心技术是( ) A. 套种、间种技术 B. 立体养殖技术 C. 物质的良性循环技术 D. 生物防治技术 “粮桑鱼畜”农业生态系统是江浙平原水网地区典型的高效农业系统,下图表示这一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模式。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第2页,共20页 第19页,共20页 A. 沼气池的建立既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又防止了环境污染 B. 通过巧接食物链使原本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更多地流向了人,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 C. 这一生态工程模式主要适用于江浙平原而不适用于我国西北地区,这是因为在建立生态工程时还需要遵循“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理 D. 上述生态农业系统通过改善和优化系统的结构达到改善系统功能的效果 我国珠江三角洲某地桑基鱼塘的能量流动简图如下。据图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846795MJ/hm2,是植物实际光合量之和 B. 桑和浮游植物的能量耗散是通过细胞呼吸和遗体被分解者分解而散失的 C. 生产中用蚕粪喂鱼和塘泥肥田能够实现物质循环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D. 第一、二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是蚕和鱼同化量之和与植物总光合量之比 下列关于生态工程建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林业工程建设时,若违反整体性原理就会出现“前面造林,后面砍林”的现象 B. 在发展畜牧养殖业时要合理放牧,考虑环境承载力,遵循协调和平衡的原理 C. “三北防护林”若违背物种多样性原理连年种植单一品种,会造成病虫害增加 D. “桑基鱼塘”将鱼的粪便作为有机物还田,运用了能量循环再生原理 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工程的关键是 A. 优先选择农作物以提高经济效益 B. 选择合适的养殖动物以增加物种多样性 C. 植被恢复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 D. 尽可能依靠自然演替恢复其生态功能 为解决农村污水处理问题,科研人员研发了“厌氧-跌水充氧接触氧化-人工湿地”的组合工艺。其原理是:生活污水先进入厌氧沼气池发酵,发酵后的污水用泵提升进入多级跌水池,通过污水的逐级跌落自然充氧,不断降解有机物;经过跌水池的污水再进入水耕蔬菜型人工湿地(见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第20页,共20页 第3页,共20页 A. 多种微生物的共同降解协同作用是水中污染物得以去除的主要原因 B. 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与水温、跌水高度、水的停留时间均有关系 C. 水耕蔬菜的生长,对水中藻类的繁殖和生长起到了促进作用 D. 上述工艺应用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等生态工程原理 根据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与普通水稻生态系统相比实现了能量多级利用 B. 水产养殖业,为充分利用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应以食物链长的鱼类为养殖对象 C. 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往往大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D. 营养级越高的生物种群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所获得的能量越少 在我国北方一些地区冬季采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