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古诗文阅读-七、记承天寺夜游 强化训练(教师版)—2021届中考语文专项复习.docx


初中 九年级 下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4页28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版古诗文阅读-七、记承天寺夜游 强化训练(教师版)—2021届中考语文专项复习.docx
文档介绍:
七、记承天寺夜游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5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①,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②,退则死法③,当恁么④时也不妨熟歇⑤。
(选自苏轼《记游松风亭》)
[注]①木末:树梢。这里指高处。②死敌:死于敌人之手。③死法:死于军法。④恁么:如此,这样。⑤熟歇:熟睡,好好休息。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相与步于中庭     步: 散步  
(2)水中藻、荇交横 交横: 交错纵横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耳: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4)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 寓居: 寄居,借住  
(5)思欲就亭止息 就: 到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想到没有与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2)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于是(我)如同上钩的鱼儿,忽然得到了解脱。
3.从【甲】文看,作者面对被贬官的人生际遇,选择了 寻友 和 赏景 这两种自我排遣的方式。(2分) 
4.【甲】【乙】两文分别是苏轼被贬黄州、惠州期间所作,虽然时间、地点各异,表现出来的胸怀却有相同之处,请简要概括。(4分)
乐观、豁达,随遇而安、随缘自适(或:善于自我排遣)。(每点2分,共4分)
【参考译文】
  【乙】我曾经借住在惠州的嘉祐寺,(一日)信步走到松风亭下。感觉两腿的力气困乏,想到亭子里休息。看见松风亭的屋檐还在高处,心里想这什么时候才能走到啊?过了好一会儿,(我)突然(对自己)说:“这里为什么就不能休息呢?”于是(我)如同上钩的鱼儿,忽然得到了解脱。如果人们能够领悟到这一点(随遇而安的道理),即便是在短兵相接的战场上,战鼓声响起如雷霆,冲上去就要死于敌人之手,退回来就要死于军法,这时不妨好好歇息一下。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5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
吾两人者耳。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①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②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节选自袁宏道《西湖游记》)
[注]①午、未、申:午时,11~13点;未时,13~15点;申时,15~17点。②夕舂:夕阳。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