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二:读书学****三](16分)
材料一
字句之间,慢慢品读
一书,一椅,一人,一隅。这样的场景,随着移动互联和电子阅读的飞速发展,似乎渐行渐远。《2019—2020中国实体书店产业报告》显示,2019年新开书店超过4000家,约是关闭书店的8倍,实体书店呈现蓬勃增长之势,说明许多人依然爱读纸质书。
纸书承载的人文质感,翻阅、流转间的温馨回忆仍无可取代。多少人去书店、书市的乐趣就是淘书,翻捡的哗啦声耳边作响,淡淡油墨香扑鼻而来,踏破铁鞋后“捡到了宝”,多么惊喜。又或者,无意间瞥到一本书,读了开头就停不下来,干脆耗上半天一鼓作气读完。
在纸质阅读里,书籍的使用也承载了读者的心意。特别是需要深度阅读的经典作品,一字一词去细细琢磨,圈圈画画,折条印记,夹张书签,甚至写上几句批注,纸张原汁原味地留住了“读”的痕迹,构成了丰富斑斓的人文风景。
沉潜书的世界,慢下来的不仅是阅读的速度、生活的节奏,更是一方独立思考的静谧空间。春暖花开,正是读书好时节。
(摘编自2020年4月20日《人民日报》)
材料二
人间四月芳菲日,朗朗读书正当时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有言道:“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说到读书,疫情下武汉方舱医院的
“读书哥”,在病床上翻看着一本厚厚的《政治秩序的起源》的那一幕,像一股清流激荡着阴霾中的人们。阅读是一束照进黑暗生活里的光。
蒋勋说,读书就是“在不同的境遇中去求一个‘安’”。对更多人而言,读书给予人的是静气、底气和喜气,其背后是井然有序、身心和谐。读书,既可提高个人修养和谈吐气质,也可养浩然之正气。读书,让偏执的你,变得宽容一些;让自卑的你,变得自信一些; 。阅读让你的生命更加有精度、有色彩。同时,阅读让你因明白未知的无限,更感到自己的渺小,对世界更加充满敬畏。
人间四月天,正是读书时;世界读书日,共话读书情。不能行万里路,就让我们沉下心来破万卷书吧。正如这段话所说——我本来只是一个弱小的个体,却因为读书而有幸窥得万千生命,拥有整个人类的力量。
(摘编自2020年4月20日《中国妇女报》)
材料三
疫期阅读,为何回归经典
“一季度增长最明显的是文学类图书”,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突发,人们以特殊方式度过了这个冬春之交。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此间,文学类图书销量大、读者关注度高。此外,4月10日,《光明日报》微博发起互动“疫情期间你在看什么书”,网友留言多次提到《浮生六记》《我与地坛》《霍乱时期的爱情》等经典图书。可见阅读经典成为当下许多人重要的生活方式,经典图书焕发出新的生命。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部阅读史。只有阅读经典,我们才能抵达精神的高原。心理学认为,重要的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跳出问题的思维能力。当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我们的生活,无数人被迫隔离在家时;当我们需要探讨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等命题时,只有经典图书能够带我们“跳出问题”找到答案,因为它们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宽广的世界。如《鼠疫》中写道:“如果说世上有什么东西值得永远向往而且有时还能得到,那就是人间的真情。”我们在疫情之中看到了许多的人间真情,人性的光芒带我们走出苦难,而经典作品
则带我们回归常识,凝聚共识,走向崇高。
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