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中考考点二 对 联.docx


初中 九年级 下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3页45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版中考考点二 对 联.docx
文档介绍:
考点二 对 联
对联,也叫楹联、楹帖、对子。对联的基本特征是: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应、节奏相合、平仄相协、意义相关。
1.字数相等。字数多少无规定,但要求上下联字数相同。上下联的字数可长可短,一般最短四字,长可达数百字。
2.词性相同,位置相对。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如某书店的对联:藏古今学术,聚天地精华。( “藏”对“聚”,均为动词;“古今学术”对“天地精华”,都是偏正结构短语 )
3.结构相应。上下联结构要相当,即组成上联的各个词组是几个字,下联的对应词组也必须是几个字,而且结构类型要基本保持一致。如某宾馆对联:春夏秋冬,一岁川流不息;东西南北,四方宾至如归。( “春夏秋冬”对“东西南北”,时间对空间,都是由并列的名词组成的四字短语;“一岁”对“四方”,数量词相对;“川流不息”对“宾至如归”,都是四个字的动词性词组。且每一联都是由两个小分句组成的 )
4.平仄相对。①上下联平仄要和谐、相对。一般不要求字字相反,但应注意:上下联尾字平仄应相反,即所谓的“仄起平收”,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词组末字或者节奏点上的字应平仄相反。②上下联各自句内平仄交替。如某对联:画上荷花和尚画,书临汉帖翰林书。( 从平仄来看,上联为仄仄平平平仄仄,下联为平平仄仄仄平平,对仗十分工整 )
5.意义相关。对联的上下联内容必须是相关的,上下联要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共同表达一个主题,绝不能彼此孤立。如林则徐的一副对联: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此联含有“学海无边苦作舟,书山有路勤为径”的意思,抒发了林则徐的凌云壮志 )
典例 ( ·浙江绍兴 )绍兴兰亭景区有一副楹联,上联为:雅集鸿文传百代,请从下列选项中找出它的下联( )
A.至乐无声唯孝悌   B.流觞韵事足千秋
C.来听渔鼓唱前朝 D.愿无忘名士风流
[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选择对联的下联。从对联的结构上来看,上联整体是主谓宾结构,D项主体是动宾结构,C项是动补结构;根据对联“仄起平收”的原则,排除A项。
[参考答案] B
类型一 拟写对联
【答题须知】
( 1 )关注题干信息。很多拟写对联的题都在题干中提供了相关的场景或对内容进行了限定,答题时不能忽视这些信息。
( 2 )善于联想和想象。如由“旧****想到“新风”,由“园丁”想到“桃李”,由“轻风”想到“淡月”等。有时,运用比喻、拟人、象征等修辞手法,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增强表达效果。
( 3 )根据对联的相关要求,选用、组织词语,拟写对联,并进行检查。
类型二 补写对联
【答题须知】
补写对联,除了要注意拟写对联的相关要求外,最重要的一点是分析上联( 或下联 )的特点。一般按如下步骤进行:①整体把握所给出的上联( 或下联 )的句意,据此在头脑中寻找并确定与之意思连贯、相对的内容;②认真推敲所给对联中每个字、词的含义,词性和词语的结构特征;③根据之前脑海中所确定的对联的内容,选用在词性、结构、平仄等方面最合适的词语,在相应的位置一一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