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3 推敲重点词句,品味精彩语言
[一](2020·四川内江)(19分)
文本一
月到天心
①二十多年前的乡下没有路灯,夜里穿过田野回到家里,差不多是摸黑的。如果是有月亮的时候,心里就整个沉淀下来,丝毫没有了黑夜的恐惧。在南台湾,尤其是夏夜,月亮的光格外有辉煌的光明,能使整条山路都清清楚楚地延展出来。
②乡下的月光很难形容的,它不像太阳的投影是从外面来,它的光明犹如从草树、从街路、从花叶,乃至从屋檐墙垣内部微微地渗出,有时会误以为万事万物的本身有着自在的光明。假如夜深有雾,到处都弥漫着清气,当萤火虫成群飞过,仿佛是月光所掉落出来的精灵。
③走一段路,抬起头来,月亮总是跟着我们,照着我们。在童年的岁月里,我们心目中的月亮是有一种亲切的生命,就如同有人提灯为我们引路一样。我们在路上,月在路上;我们在山顶,月在山顶;我们在江边,月在江中;我们回到家里,月正好在家屋门前。
④直到如今,月光下的乡村,以及童年看月的景象,都还历历如绘。月亮永远跟随我们,到底是错觉还是真实的呢?长大以后才知道,原来是人的心中有一片月,它是独一无二、光明湛然的,当月亮照耀我们时,它反映着月光,感觉天上的月亮也是心中的月。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心里都有月亮埋藏,只是自己不知罢了。在这个世界上,只有极少数的人,在最黑暗的时刻,仍然放散月的光明,那是知觉到自己就是月亮的人。
⑤王阳明的《蔽月山房》:“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人有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确实,如果我们能把心眼放开到天一样大,月不就在其中了吗?只是一般人心眼小,看起来山就大于月亮了。
⑥还有一首是宋朝理学家邵雍写的《清夜吟》:“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月到天心,风来水面,都有着清凉明净的意味,只有微细的心情才能体会,一般人是不能知道的。
⑦我们看月,如果只看到天上之月,没有见到心灵之月,则月亮只是极短暂的偶遇,哪里谈得上什么永恒之美呢?
⑧所以回到自己,让自己光明吧!
(有删改)
文本二
人物介绍
林清玄,当代著名作家、散文家、诗人、学者。他是台湾作家中最高产的一位,也是获得各类文学奖最多的一位。其文章“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在华人阅读圈,尤其是青少年中赢得了“世纪末最清明的文章,人世间最美妙的声音”的美誉。立意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情感自然真实,静心启智;语言清新隽永,含蓄有力。
文本三
记者访谈
记者:您30岁之前得遍了台湾所有的文学大奖,取得这样的成就,您有什么诀窍吗?
林清玄:我记得小时候读每本书,都珍贵得不得了,经常拿到什么就很用心地看。每天写一点,一个月后回头看,会觉得性情上有变化,这种慢慢积累的过程是快乐的。
记者:从乡下奋斗到台北,您的经历也是比较坎坷的。这段经历对您的成长有何影响?
林清玄:我小时候在大山中长大,生活很苦,心思也单纯,天黑上床马上睡觉,你不会有欲望,对欲望也不会太敏感。所以
,我什么情况都能适应。从出生到现在,随时都睡得着觉,吃得香饭,笑得出来。
记者:如今的时代欲望膨胀、光怪陆离,您认为怎样才能活出真正的优雅?
林清玄:人的肩膀挑着一架天平,一边是欲望,一边是心灵的满足,你的心灵应该有足够的块码来保持平衡。要想不被欲望捆绑,就应该有心灵的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