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考点16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全国通用).doc


初中 七年级 上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21页63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版考点16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全国通用).doc
文档介绍:
试卷第1页,共10页
“简明”就是简要、明白,即用语简洁,表达清晰。总的来说就是,用尽可能少的语言材料,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并取得最佳效果,不重复啰唆,不晦涩,没有歧义。首先考虑“简”:句子里不要有表意作用完全相同的成分;句子里能省略的虚词,就尽量省略。其次要考虑“明”:句子的意思不要晦涩难懂,让人一下子听不明白;句子的意思要确定,不要有歧义。考查形式一般为辨析和修改病句、语段写作等。
所谓“连贯”是指语言的表达要做到话题统一、语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高考对这一考点的考查主要有三种形式:排序题,要求将一组顺序打乱的句子按一定的逻辑关系重新排列;复位题,要求将从语段中抽出的句子放到合适的位置;衔接题,要求根据语段中心内容和具体情境在指定的位置上填入合适的词语和句子,使语意连贯。
“得体”要求语言表达适合情境条件。具体内容包括:内容得体、目的得体、对象得体、手段得体、场合得体等。
“准确”是指运用词语、选择句式、选择语气等方面完全符合表达的目的,尤其指运用词语要贴切,注意分寸,把握好褒贬色彩。“准确”在语言运用的各种题型中均有考查,包括所用语言符合特定的情境、特定的身份地位,正确地运用谦敬称呼,准确表达褒贬感情、喜怒哀乐的心理状态,正确使用口语、书面语,准确表达范围大小、程度深浅等。
“鲜明”是语言运用的原则之一。简而言之,鲜明就是要明确合理、态度鲜明地表情达意,不模棱两可,不含糊其辞。具体是指语意明确,条理清楚,色彩分明,观点明确。表达的观点要明确而不含糊;表达的色彩(感情色彩、事物的形象色彩)要分明。
“生动”,就表达效果来说,是指具体形象,新鲜活泼,能使人感动。要求用语具体形象,注重炼字炼词和修辞方法的运用,以及灵活地运用句式。为了使语言生动,必须努力做到:(1)恰当使用动词、形容词,从形声色等方面对事物进行形象地描摹,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2)运用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双关等修辞手法,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和灵动性,增加语言的趣味性和幽默感。(3)注意句式的整齐匀称,讲究音节的押韵和谐,力求语言的声律美,让人读起来上口,听起来悦耳。考查形式有选择题、改错题、分析鉴赏题等,常结合仿句和修辞等能力综合考查,不单独考查。
1.(2021·湖南·长沙市湘一芙蓉中学二模)下列文字节选自题为《感受春节文化化魅力》的文章,但是被打乱了顺序,你能重新调整过来吗?
①激荡的是“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将”的精神气象。
试卷第1页,共10页
②从中华传统文化的语境出发,以春节为标志的新春佳节,可谓一年之中最为重要的节日。
③这不仅意味着丰收的喜悦、团聚的温馨,也承载着朴素的心愿、平凡的希冀。
④欢喜中国年,人们等待的是“故节当歌守,新年把烛迎”的除旧布新。
⑤在中国人心目中,过年是一件非同小可的事情, 蕴含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A.⑤②③④① B.②⑤③①④ C.②③④①⑤ D.⑤③②①④
【答案】A
【详解】
本题考查衔接与排序。解此题,需揣摩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看有无中心句和总括句。本题第⑤中“过年是一件非同小可的事情, 蕴含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是从中华传统文化的背景看春节,指出过年的意义,是中心句,排首位;②句“从中华传统文化的语境出发”是对⑤句的“非同小可的事情”和“非同寻常的意义”解释,应紧承⑤;③句中的“这”复指“节日”,应承接②句;④“等待的是‘故节当歌守,新年把烛迎’的除旧布新”和①句“激荡的是‘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将’的精神气象”句式一致,具体解说了春节的意义,按物质到精神的顺序排列。故选A。
2.(2021·黑龙江·哈尔滨市第四十七中学三模)下面情境下,语言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
(情境)你的同学小任学****方法不当,二模考试成绩不如意,你想劝他改变学****方法。
A.你的学****方法一定得改一改,要不学****成绩上不去。
B.你的学****成绩不好,为什么就不从根本上找原因呢?说来说去还是你的学****方法不当,你就该把你的学****方法改一下。
C.唉,你的学****方法不当,这是你成绩不好的致命点啊,我觉得该改善一下你的学****方法。
D.你其实很棒的,只是你的学****方法要改善一下,这样的话你会更棒的!加油努力。
【答案】D
【详解】
A.“—定”,太过于绝对;
B.问的语气不够委婉,“就该”语气生硬;
C.“唉”“致命点”语气让人泄气;
故选D。
3.(2021·广西防城·一模)下面情境中,应对交流最得体的一项是( )
物理老师生病了,今天没来上课,他是上午第三节课,但是班主任英语老师第三节有别的班的课,班主任便让语文课代表去问问语文老师能不能上第三节课。语文课代表对语文老师说: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