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模拟三(读书节 数字阅读 袁隆平)-2021-2022学年人教版升学考试热点冲刺模拟试卷(解析版).docx


初中 七年级 上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30页326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模拟三(读书节 数字阅读 袁隆平)-2021-2022学年人教版升学考试热点冲刺模拟试卷(解析版).docx
文档介绍: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答案第1页,共22页
2021-2022学年初三年级升学考试
热点冲刺模拟试卷(三)
总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基础知识与运用(30分)
1.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初一年级举办了“好读书、读好书”主题系列活动,让我们一起来参加这些活动吧!(10分)
年级公众号推出了一篇介绍世界读书日由来、倡导同学们阅读好书的文章,请你帮助宣传部审核文章,完成任务。
①世界读书日最初的创意来自国际出版商协会。该组织于1995年正式确定每年4月23日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设立目的是鼓动更多的人去阅读和写作,希望所有人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保护知识产权。
②莎士比亚曾经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阅读对人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腹有诗书气自华,”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甲】历史上那些取得卓越成就的人,大都是爱读书的人。人的精神发育史,应该是他本人的阅读史。【乙】中华民族之所以成为礼仪之邦、文明古国,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们是一个热爱学****勤奋读书的民族。今天,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学****型社会的时代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营造一个书香浓郁的社会,阅读作为推进社会发展的力量是不可取代的。崇尚多读书、读好书,才能让民族的发展保持生命的活力。而我们作为未来的主人翁,作为建设学****型社会的中坚力量,我们的阅读水平事关祖国的未来,事关民族的兴衰。
(1)给加点字注音。(2分)
腹 卓
【答案】fù zhuó
【解析】本题考查注音。
(2)上文第①段中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写出你的修改意见。(2分)

【答案】鼓动  改成鼓励(或倡导)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答案第1页,共22页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修改。搭配不当,结合前面的设立“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及后面的“更多的人去阅读和写作”可以看出,用“鼓励”更准确。
(3)语文老师建议,在文段第②段加入一句话,让文章内容更加充实,条理更加清晰,你认为下面画线句子加入文段【甲】【乙】哪一处更合适?(     )(2分)
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
A.加在【甲】处 B.加在【乙】处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上下句衔接。
插入句谈的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结合文段中的“人的精神发育史,应该是他本人的阅读史”和“中华民族之所以成为礼仪之邦、文明古国,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们是一个热爱学****勤奋读书的民族”可以看出,甲处谈的是个人阅读,乙处后面的内容才与“中华民族”有关,因此填在乙处正确;
故选B。
(4)方方同学有积累词语的好****惯。她发现,本次活动的主题“好读书、读好书”,第一个“好”应读作“hào”,是动词,表示“喜爱”的意思;第二个“好”读作“hǎo”,是形容词,表示“优点多的、使人满意的”。下面四个成语中的“好”字与“好读书”中的“好”字意思和词性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叶公好龙 B.好逸恶劳 C.好为人师 D.好事多磨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理解。
A.叶公好龙: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它,甚至畏惧它。好:喜爱。
B.好逸恶劳:贪图安逸,厌恶劳动。   好:喜爱。
C.好为人师:喜欢当别人的教师。形容不谦虚,自以为是,爱摆老资格。   好:喜欢。
D.好事多磨:指一件好事在实现前常会经受许多挫折。好:与“坏”相对,表示“优点多的、使人满意的”。
故选D。
(5)小白同学收集了几幅关于读书的对联,但其中两副上下联打乱了,你能依照对联原则,帮他找到正确的搭配吗?(写序号即可)(2分)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答案第1页,共22页
①清风怨人翻卷晚     ②书卷多情似故人   
③文章有味堪知己     ④细雨邀我闻墨香
第一幅上联是______下联是______
第二幅上联是______下联是______
【答案】第一幅上联是①     下联是④     第二幅上联是③     下联是②
【解析】本题考查对联。
根据对联“字数相等,断句一致”“平仄相合,音调和谐”“词性相对,位置相同”的特点,可判断,“清风怨人翻卷晚”与“细雨邀我闻墨香”相对,①④为一联;“书卷多情似故人”与“文章有味堪知己”相对,②③为一联;
再根据对联末字“仄起平收”的规律,可确定,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