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知识点02 文言虚词:且、为(解析版)-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汇总与试题演练(全国版).docx


初中 七年级 上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2页30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版知识点02 文言虚词:且、为(解析版)-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汇总与试题演练(全国版).docx
文档介绍:
常见文言虚词:且、为
【考点解读】
1.新课标对虚词的基本要求:不只停留在死记硬背的阶段,还要了解虚词在句子乃至文章段落中的意义。
2.考查内容:虚词的用法意义和结构作用。
【常见题型】
(2020秋•天津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祁黄羊去私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①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②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耶?”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③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耶?”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注】①祁黄羊:人名。②解狐:人名。③午:人名。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遂用之
遂:
   
②国人称善焉
善: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①句意:于是就让解狐担任。遂:于是,就。
②句意:国人都很称赞。善:好。
【答案】①于是,就 ②好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翻译。
重点词:令,地方长官;可,可以;为,做。翻译为:南阳没有守令(长官),谁可以担任这一职务呢?
【答案】南阳没有守令(长官),谁可以担任这一职务呢?
平公两次称“善”的原因是什么?文中的祁黄羊是一个怎样的人?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根据孔子的评论“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可知祁黄羊在向国君推荐人才时,即不避讳自己的仇人,也不避讳自己的儿子,真正做到了大公无私。所以平公两次称“善”。
【解答】祁黄羊能够做到“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大公无私。
【技巧透析】
1.文言虚词没有实际意义,主要的作用是组合词语单位。
2.记清虚词的用法,根据实际句意判断。
【知识精讲】
一、且
(一)“且”用作连词。主要有三种情况:
1.表递进关系,译为“况且、而且”。如: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2.表并列关系,如: 不义而富且贵。(《<论语>十二章》)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送东阳马生序》)
3.表让步关系,译为“尚且” ,如:且欲与 xx 等不可得(《马说》)
(二)“且”用作副词,主要有两种情况:
1.译为“将要” “将近”,如:
①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②虎大骇,以为且噬己也。(《黔之驴》)
2.译为“姑且、暂且” ,如: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二、为
(一)“为”作为动词有两种基本用法,一是表判断,一是表动作行为。
1.是。   如:
①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富贵不能***》) ②中轩敞者为舱。(《核舟记》)
2.做。   如:
①故不为苟得也。(《鱼我所欲也》) ②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伤仲永》)
③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  
3.以为,认为。   如:
①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 ②自以为不如。(邹忌讽齐王纳谏)
4.成为,变成。   如:
①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 ②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河中石兽》)
③武陵人捕鱼为业。(《桃花源记》) ④为坻,为屿,为堪,为岩。(《小石潭记》)
5.作为,当作。   如:
①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伤仲永》)
②全石以为底。(《小石潭记》)
6.指心理活动。   如: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岳阳楼记》) 
(二)“为”作为介词的用法。
1.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作“向”“对”等。 如:
①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②此人——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2.表示被动,译作“被”。如:
①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 ②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 
3.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可译为“替”“给”等。 如:
①为人谋而不忠乎。(《<论语>十二章》) 
4.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作“为着”“为了”。如:
①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木兰诗》 ②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