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专题12:《昆虫记》习题精练-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名著导读精品课件及习题精练(解析版).docx


初中 七年级 上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37页287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版专题12:《昆虫记》习题精练-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名著导读精品课件及习题精练(解析版).docx
文档介绍:
试卷第1页,共11页
专题12:《昆虫记****题精练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名著导读精品课件及****题精练
1.按要求回答有关名著《昆虫记》的问题。
(1)《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________的科普巨著,被誉为“________”。
(2)基于你对《昆虫记》的阅读体验,你能指出下面哪一段文字选自《昆虫记》,并简要说明理由。(50字左右)
(甲):松树鳃角金龟是一种松树害虫。昆虫纲、鞘翅目、象甲科。据说其幼虫是乳白色,成虫呈灰黑色,翅膀上有斑点,体末有四个突起。幼虫及成虫还可能蛀食树干和树皮。
(乙):松树鳃角金龟仪表堂堂,可与葡萄根犀金龟媲美。它的服装如果说没有金步甲、吉丁、金匠花金龟的金属外衣那么豪华的话,那至少也是罕见的高雅。在一种黑色或栗色的底色上散布着一层厚厚的散花白绒点,既朴素又大方。
我认为是语段( ),理由是:
2.名著阅读
七月时节,当我们这里的昆虫,为口渴所苦,失望地在已经枯萎的花上,跑来跑去寻找饮料时,蝉则依然很舒服,不觉得痛苦。用它突出的嘴——一个精巧的吸管,尖利如锥子,收藏在胸部——刺穿饮之不竭的圆桶。它坐在树的枝头,不停的唱歌,只要钻通柔滑的树皮,里面有的是汁液,吸管插进桶孔,它就可饮个饱了。
如果稍许等一下,我们也许就可以看到它遭受到的意外的烦扰。因为邻近很多口渴的昆虫,立刻发现了蝉的井里流出的浆汁,跑去舔食。这些昆虫大都是黄蜂、苍蝇、蛆蜕、玫瑰虫等,而最多的却是蚂蚁。身材小的想要到达这个井边,就偷偷从蝉的身底爬过,而主人却很大方地抬起身子,让它们过去。大的昆虫,抢到一口,就赶紧跑开,走到邻近的枝头,当它再转回头来时,胆子比从前变大来了,它忽然就成了强盗,想把蝉从井边赶走。最坏的罪犯,要算蚂蚁了。我曾见过它们咬紧蝉的腿尖,拖住它的翅膀,爬上它的后背,甚至有一次一个凶悍的强徒,竟当着我的面,抓住蝉的吸管,想把它拉掉。
最后,麻烦越来越多,无可奈何,这位歌唱家不得已抛开自己所做的井,悄然逃走了。于是蚂蚁的目的达到,占有了这个井。不过这个井也干得很快,浆汁立刻被吃光了。于是它再找机会去抢劫别的井,以图第二次的痛饮。
试卷第1页,共11页
你看,真正的事实,不是与那个寓言相反吗?蚂蚁是顽强的乞丐,而勤苦的生产者却是蝉呢!
(1)本文选自《______》,作者是_______(国家)的________(人名)被誉为“________”。
(2)鲁迅评价选文所出的名著是“一部很有趣,也很有益的书”。请结合选文的内容以及自己的阅读体验,简述这本书在“有趣、有益”方面的特点。(150字内)
3.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按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得来不易的刹那欢愉呢?
(乙)这个球,非常的重,一步一步艰苦地推上,万分留心,到了相当的高度,而且它常还是退着走的。只要有一些不慎重的动作,劳力就全白费了:球滚落下去,连甲虫也被拖下来了。再爬上去,结果再掉下来。它这样一回又一回地向上爬,一点儿小故障,就会前功尽弃,一根草根能把它绊倒,一块滑石会使它失足。球和甲虫都跌下来,混在一起,有时经13过一二十次的继续努力,才得到最后的成功。
(1)联系《蝉》一文,说说(甲)段划线句在全文有什么作用。
(2)罗斯丹评价《昆虫记》:“哲学家一般地想,美术家一般地看,文学家一般地感受而且抒写。”请结合选段(乙),谈谈其中的哲学之思。
4.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各题。
(1)“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得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这段文字选自____________(人名)的《昆虫记》,这部被誉为“____________”的巨著,将科学和文学完美结合。
(2)根据文中动物的生活****性,请填写相对应的动物名称以完成阅读卡片。
生活****性
善建巢穴、管理家务
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
地下潜伏4年,阳光下歌唱5周
动物名称
蟋蟀
试卷第1页,共11页
5.下面是班级“科普作品•智慧之光”小组阅读成果分享现场。请你参与其中,结合《昆虫记》的作品内容,补充丙同学的发言。
甲:科普作品中呈现的科学研究方法闪耀着智慧之光,尤其是“先假设后求证”的研究方法,同学们在阅读中感受最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
乙:好。我发现,科学工作者往往循着“提出假设——用实验或数据分析等推理求证——得出结论”的路径进行研究。下面,我们请丙同学说一个具体的例子。
丙:__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