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专题17:九上文言文阅读【专题检测】-备战2023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通关宝典(解析版).docx


初中 七年级 上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32页61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版专题17:九上文言文阅读【专题检测】-备战2023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通关宝典(解析版).docx
文档介绍:
专题17:九上文言文阅读-备战2023中考语文一轮复****通关宝典
一、(2022山东东营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岳阳楼记》
(乙)
①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餔糟啜醨①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②夫所为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福。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
③余自钱塘移守胶西②,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③;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④,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为苟全⑤之计。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
④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⑥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⑦也。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犹有存者。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⑧,曰:“乐哉游乎!”
⑤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苏轼《超然台记》⑨
注:①餔,吃。啜,喝。糟,浊酒。醨,薄酒。②胶西,指密州,今天的诸城市。③蔽采椽之居,蔽身在粗木造的屋舍里。④比,连续,常常。登,丰收。⑤苟全,大致完备。⑥庶几,表希望或推测。⑦卢敖,秦时人。遁,隐居。⑧秫,黏高粱,可以做烧酒。瀹(yuè),煮。⑨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苏轼改任密州太守,勤政厉为,密州政局初定,于是修葺园圃北旧台一新,并作文记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薄: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以:
③余自钱塘移守胶西                      守:
④南望马耳、常山                       南:
2.分别概括两文所体现的“忧乐观”并说明其由来。
3.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相同之处。
二、(2022山东聊城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①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春②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为清绝。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节选自袁宏道《西湖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
【注释】①午:上午十一点到下午一点。未:下午一点到三点。申:下午三点到五点。②夕春:夕阳。
4.加点词语解释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非丝非竹   无丝竹之乱耳 B.而不知人之乐   学而不思则罔
C.皆在朝日始出   皆指目陈胜 D.月景尤为清绝   哀转久绝
5.翻译下列句子。
(1)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2)安可为俗士道哉?
6.下列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发垂髫”与“伛偻提携”都指代老人和孩子。
B.成语“峰回路转”“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石出”“心旷神怡”都出自《醉翁亭记》。
C.【乙】文“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既写出了杭人游湖的时间,又引出了下文作者对湖景的描写。
D.【甲】【乙】两文都是游记散文,所选片段都运用了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7.【甲】【乙】两文中都写到了“乐”,结合选文简析它们的不同之处。
三、(2022甘肃兰州中考真题)阅读【甲】【乙】两段选文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