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专题26:课外诗歌鉴赏【专题检测】-备战2023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通关宝典(解析版).docx


初中 七年级 上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20页37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版专题26:课外诗歌鉴赏【专题检测】-备战2023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通关宝典(解析版).docx
文档介绍:
试卷第1页,共8页
专题26:课外诗歌鉴赏-备战2023中考语文一轮复****通关宝典
一、(2022·江苏镇江·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小宅
白居易
小宅里间接,疏篱鸡犬通。渠分南巷水,窗借北家风,
庾信①园殊小,陶潜屋不丰。何劳问宽窄,宽窄在心中。
【注释】①庾信,六朝末期的一位大诗人,
1.“小宅”除了“小”之外,还有哪些特点?
2.诗中提及庾信、陶潜二人,有何用意?
3.下列语句中,对自己住处的态度与《小宅》一诗最不相称的一项是(     )
A.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B.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C.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D.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二、(2022·贵州贵阳·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面小题。
寿阳曲①·_______
(元代)马致远
花村外,草店西。晚霞明雨收天霁②。四围山一竿残照里,锦屏风③又添铺翠。
寿阳曲·_______
(元代)马致远
鸣榔④罢,闪暮光。绿杨堤数声渔唱。挂柴门几家闲晒网,都撮⑤在捕鱼图上。
【注释】①两首诗歌均选自《元散曲一百首》。寿阳曲,曲牌名。②霁:雨停。③锦屏风:这里指像屏风一样的一排排山头。④榔:同“桹”,渔人系在船舷上敲击以驱鱼入网的长木棒。⑤撮:聚集。
4.请根据所写内容推断两首诗歌的标题,下面选项中最贴切的一项是( )
A.边塞出猎     江头怀古 B.山中别友     晨起出渔
C.山市晴岚     渔村夕照 D.野渡新晴     绿杨春晓
5.两首诗歌都展现了美好的情景。第二首诗歌的情景中,有榔声、歌声,可能还有人们晒网时交谈的声音。如果第一首诗歌的情景中也有声音,哪两种声音最恰当?请简要描绘这个情景。
三、(2022·江苏宿迁·中考真题)朗诵小组选定下面这首诗参加校古诗朗诵大赛,请你参与。
试卷第1页,共8页
度关山
[唐]李端
雁塞日初晴,狐①关雪复平。
危楼缘广漠,古窦②傍长城。
拂剑金星出,弯弧玉羽③鸣。
谁知系虏者,贾谊是书生。
(选自《全唐诗》,中华书局)
【注】①狐:一作“孤”。②窦:沟渠。③羽:箭尾上的羽毛,即箭翎,引申为箭。
6.文博找到下面两幅图,你认为哪幅图更适合作为朗诵时的背景?请说明理由。
选择______图,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朗诵颈联时,文栋想要增强诗歌感染力,请你为他配上适宜的表情、动作。
表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朗诵尾联时,文博对重读词语把握不准,请你提出建议,并说明理由。(选择一个词语即可)
四、(2022·辽宁营口·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瀑布联句
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焉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9.首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10.请简要分析最后两句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五、(2022·江苏徐州·中考真题)阅读古代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柳州榕叶落尽偶题①
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试卷第1页,共8页
[注]①柳宗元三十三岁被贬永州,十年后被召回长安,仅一个月又被外放到更荒僻的柳州。
11.请对“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作简要赏析。
12.你对“宦情羁思共凄凄”中的“共”字如何理解?
六、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戏题盘石①
王维
可怜②盘石临泉水,复有垂柳拂酒杯。
若道春风不解意③,何因④吹送落花来。
【注释】①盘石:即磐石,扁平的磨盘状大岩石。②可怜:可爱。③解意:领会心意。④何因:何故,因为什么。
13.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七言绝句把美丽的图画和高雅的情趣熔铸在一个画面上,令人为之神往。
B.这首诗通过对盘石、泉水、垂柳、春风、落花等景物的描绘,让人领略到一种清新秀丽的美感。
C.这首诗可谓“诗中有画”,磐石如席、春风********花片飞舞都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归图。
D.诗中“可怜”一词表现了诗人内心的遗憾。
14.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诗的第三、四句。
七、阅读下面的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过分水岭
【唐】温庭筠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七言绝句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